6—10 (第2/2页)
惠普公司的“Flash创意大赛”就是病毒式营销的成功经典案例之一。当时惠普公司事业部为了推广惠普笔记本电脑,和专业的Flash网站闪客天地达成合作,举办“Flash创意大赛”活动,成功地吸引到众多参与者。经过两个月的作品征集,惠普在没有任何营销成本的情况下征集到很多优秀的Flash作品,这些作品传到网络上,浏览量超过1500万次,短时间内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连带着惠普笔记本的销量也大幅上升。惠普的这次近乎无成本的病毒式营销策略也一跃成了营销领域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
类似的营销案例并不少见,例如前阵子很火的“杜甫很忙”系列涂鸦,经查实都来源于国内营销策划公司。可以看出,成本低、高效率的病毒式营销在广告界很受欢迎。
9.为何要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又称“
借壳上市”、“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通常情况下,需要买壳上市的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常常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无法实现直接上市的目的,只能通过买壳上市来达成目标。
民营企业碍于自身的劣势,通过买壳来实现上市的目的不失为明智之举。以往经验表明,收购者通过买壳上市具有三大好处。首先,能节省一笔中介费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申请上市的中介费用水涨船高,和直接上市相比,买壳上市所需要的时间和工作量都较少,相对的所需费用也较少。其次,买壳上市可以省去很多的工作,节省筹备时间。收购者若不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或者把大量的资金剥离上市公司,就能省去很多中间程序,节省数月的准备时间和上市时间。最主要的是,买壳上市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灵活。借壳上市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够给那些对上市比较感兴趣但是目前又没有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提供方便。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中信泰富,在并购重组案例中称得上经典。当时,“中信香港”通过一系列的配股发展,将原有资金注入了“泰富发展”,成功实现买壳上市,仅1991年到1996年几年时间,股价从1.3元每股涨到了44.9元每股,按股价计算,成为跃居香港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买壳上市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上市途径,收购者在注入资金之前要
对卖壳公司做好调查,以免遇到突发的潜在风险。
10.什么是管理者收购
管理者收购是一种企业收购方式,用英语表示就是,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这种企业收购方式最初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管理层收购的方式让经营者实现了一种心理上的转变,由为老板工作变成了为自己工作。当管理层和其他员工自己出资认购公司股份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便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因此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者收购对于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在国内,管理者收购开始是近几年的事,目前试行管理者收购的公司并不多,比较知名的有新浪、宇通客车、美的、深圳方大、佛塑股份等上市公司。
管理者收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通过管理者与经营者身份的重叠,降低企业所有人与企业管理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同时还能避开相关法律对诸多问题特别是股票来源的限制,使持股方案能顺利实施。
但是,在管理者收购实行的过程中,若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力,有可能出现国有企业负责人中饱私囊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