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被恨也深,被爱也真 (第2/2页)
严地说:“我不能离开苦难的人民,昆明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做。”深明大义的高孝贞,对他一如既往地支持,甚至做好了同生共死的准备。于闻一多而言,有这些,就已经足够。
他曾说过:“一个人要善于培植感情,而经过曲折的人生培养出来的感情,才是永远回味无穷的。”闻一多夸过学生季镇淮,认为他那种不弃糟糠之妻的精神很令人钦佩,他说:“只有对感情忠实的人,才能尝到感情的滋味。他未来的家庭一定比较幸福。”
这句话虽然是说给学生听,又何尝不是说给高孝贞听?在困境和磨难中,高孝贞陪着他风风雨雨地走过来,从未有过厌倦。
1946年7月11日,闻一多的好朋友李公朴被杀,临终前,闻一多不顾发高烧,冒着生命危险去医院看望好友,泣不成声。在得知内线传来的消息,闻一多就是***特务暗杀的第二个对象时,高孝贞担心到了极点。她含着泪劝慰丈夫,暂时躲一躲,不要再出去了。闻一多却坚定地
摇摇头:“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对死者?”
三日后,在李公朴殉难的报告会上,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的讲演》。当天下午,特务们将他击杀在闻家大门外,享年47岁。听到枪声后,高孝贞发狂似的奔出大门,只见闻一多躺在地上,鲜血渗进土地里。她一心求死,决计随他而去,但霎时又清醒过来:“不,我要活下去,我要活下去!孩子们需要我,一多的仇一定要报!”
莎士比亚说:“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闻一多和高孝贞之间,就是一段不太热烈的爱情。他们相敬如宾,彼此关心,没有谁出轨,也没有谁负心。他们的情感世界,一如波澜不惊的湖面,没有掀起涟漪,自然也谈不上跌宕起伏。
然而,平淡中的幸福,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至少,一旦让后人回味起来,在沉寂的光阴中,就能让人体会到浓浓的、深深的爱意。
任凭时光如何荏苒,岁月如何蹉跎,都不会苍老,不会陨亡。
反而,常固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