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64章【答得还行】 (第2/2页)
家里肯定是要装修的,书架也肯定得要摆上几本牛『逼』书的。
但是,这app是不能氪金的啊。
根本就没有氪金通道。
想要攒学习币,只能刷题!
——这是个公平公正,只有学霸才能装『逼』的app!
随着观看直播的人数不断飙升,点主页注册或者下载博物馆app的人数也不断飙升。
吴普听着系统汇报回来的下载数,非常满意。
他见好就收,没再继续号召人去下载。
过犹不及。
只要功能搞得好,迟早会火爆全国!
吴普笑眯眯地转了话题,介绍起老杜极具特『色』的点评诗来。
杜甫个时代文人不宋朝过得舒服,他们必须努力跟达官贵人应酬唱和,以求获得引荐。
像王维,写诗被称为“诗有画画有诗”,堪称田园诗派的先锋。
照理说王维该是人淡菊的存在,可事实上他是年纪轻轻出来搞交际,不仅长得年轻俊秀,还很有音乐赋,抵达长安没多久就和岐王李隆范这种皇亲国戚搭上线。
这才有了身之阶。
这位岐王也是个爱好社交的人,杜甫首《江南逢李龟年》里写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就是这个李隆范。
可见王维、杜甫、李龟年这当时有的乐师和文人都爱和这个岐王玩。
社交属唐朝文人的必备技能,遇到人不能当场赋诗一首你很容易没朋友。
杜甫因为诗写得好,所以常年都处营业状态,经常有人邀他去看画,他点评过别人画的马、鹰、松树、山水等等,都写得非常心,是画画的人气有了,自己的气也有了,下次大伙都愿意继续带他玩。
这就是唐朝文人的生活缩影。
忙忙碌碌地应酬这个再应酬个,到头来也不一定能获得出头的机会。
杜甫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都还得写诗向人寻求一份差使养家糊口。
时候已经不是没法实胸抱负的事了。
时候连个落脚都没有,一家老小跟着自己到处漂泊。
所以杜甫也曾疲惫地说“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是一个即使有才华也不一定能过好一生的时代。
直播间的观众们听着吴普讲着盛唐诗人的日常,原本欢快的心一下子有难受起来。
弹幕纷纷开始感慨——
“真没想到大文豪也过得很社畜啊!”
“太惨了,要是长得不好看,没有一技之长,还不够年轻,到了长安怎么比得过王维这样的大佬!”
“不仅杜甫是这样,李白也是这样吧,很多诗都是写达官贵人的。”
“他们这都不是社畜了,是想当社畜当不了,这不是还到处求职吗?”
“他们也当过基层公务员吧,但是没坚持当下去。”
“可见自古以来底层公务员都苦,有机会到领导面前打杂吧,容易出事;到基层干活吧,日子又苦又累。也就公务员三个字说出去好听点!”
“社恐害怕了,我回到唐朝肯定玩完!”
“我也是,想想聚个餐都能要了我半条命,要是再让我在饭桌上敬酒发言,简直想原地升。”
“我的穿越梦碎了,代挺好。”
“大文豪都活得这么艰难,我有什么理不努力!”
观众们正热火朝地讨论着,两个阵营的分数统计出来了。
这道赏析题也就三个得分点,十几个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一起忙活,批改起来自很快。
吴普看到双方阵营的分数,挑了挑眉,对苏轼和杜甫说道:“第轮pk的答卷改完了。”
苏轼兴致勃勃地问:“结果何?”
吴普说:“你个阵营输了。”
苏轼有点不服气:“我觉得我答得还行啊。”
吴普说:“也是题目难度不同,子美兄三个得分点分了三个小问,只要挨个答下去总能拿到一两分。你六分就不一样了,你们得自己踩三个得分点,你们大多只答两点!”
苏轼不信,要看参考答案,瞅瞅自己到底漏了哪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