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杀人诛心】 (第1/2页)
明清以前的文人大都有“能歌善舞”的特『性』, 据传《诗经》三百篇,孔子篇篇都能唱。
到了唐朝,君臣之间也是有事没事就载歌载舞, 平时处起来十分融洽。
到了宋朝, 文人矜持了许。
琴是肯定会学的, 但曲儿不是谁都爱唱,顶也就是私底下填几首词玩玩。
这些文人里头又有两个特例,个是柳永,个是苏轼。
柳永是当时大伙都嫌他俗,不爱带他玩,蹉跎大半生都没出头, 郁闷之余只能“浅酌低唱”。
苏轼的特却在于他的“不走寻常路”, 时近的李清照直接评价他是“以诗为词”“不谐音律”。
词这玩意, 本来大伙都是闲暇之余对着词牌填词玩儿, 只图个乐子,没谁把它当做种正经创作。
结果苏轼偏不这样干,人都在以诗言志,他却来了个以词言志,这可不就是剑走偏锋吗?
所以说苏轼这辈子, 最常干的事就是打破常规,走人不爱走的路。
苏轼自己填词填得畅快,自然是不觉得自己的词不谐音律,因此他弹起来脸自然,唱起来也脸自然。
至于北宋时期的《水调歌头》到底是不是这样唱的,那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那会儿的曲谱就是告诉你三样东西——
、这个音是三音里的哪种。
二、这个音用的是什么指法。
三、这个音用的是哪根弦。
至于你弹得是快是慢,是婉转还是激昂,全看你的个人理解和个人水平。
曲终了, 苏轼弹得畅快,吴普也得畅快,只觉真没费他们大费周章跑这趟。
这时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陆续过神来。
“呜呜呜棒了吧!!”
“这是我不花钱能的吗?”
“馆长是从哪挖来的神人啊!”
“我知道是假的,但我想当成真的!!”
当然,也有很是为找碴来的伙蹲守在直播间。
本来他们也被苏轼的表现给震住了,过神来想起自己的来意。
他们顿时开始带起了节奏——
“唱的是什么啊?根本不懂!”
“随便拉个人来唱个不知所谓的曲子,就敢说是东坡先生,东坡先生他同意了吗?”
“笑死人了,还说什么这把琴就很好,我看是知道自己通不过挑战给自己找台阶下吧?”
还有不少跑来围观的营销号见苏轼不准备继续挑战了,立刻把事情掐头去尾归纳总结番,发出去表示这位短短几天功夫就在网上火起来的“东坡先生”纯粹是徒有虚名。
早前网上关于奔雷挑战的那波讨论刚发酵开。
奔雷挑战的结果出得快,不少人都还没来得及去看直播。
瞧见堆人在#奔雷挑战#这个话题底下冷嘲热讽,很人自然也被带偏了,觉得就是个不出名的演员打着苏东坡的旗号炒作。
倒是些专业人士后知后觉得知有人直播奔雷挑战,『摸』索着找到了清阳直播间。
等他们进去以后,就在观众列表里看到不少熟人。
他们之所以能在茫茫人海中眼认出这些熟人,是因为上个月这直播平台刚举办过次音乐盛典。
当时直播平台邀请他们过来『露』个脸点评几句。
最后还热情给他们的号统统加了个特订制的紫『色』标志,方便他们登陆平台时能被后辈们认出来,热情喊他们声“师”。
现在列表里溜紫标。
不值钱,真的不值钱。
后面来的人觉得这些朋友不讲义气了,有人直播奔雷挑战这种事,这些人怎么可以偷偷来看?
动动手指发个链接碍着他们看直播了吗?
就这样,堆紫标在清阳直播间里热闹会师,甚至还酝酿着场秋后算账声讨友不讲义气的风暴。
比起上语言学教授们无声无息的直播间“团建”,这次音乐圈的集体活动要显眼很。
这个奔雷挑战在业内很受关注。
百琴堂人中都是做琴的,她父亲是三单传,生下她后却因为意外不能再生育。
她父亲想到中的手艺传男不传女,就给她找了个童养夫,准备好好培养起来把他们的手艺传承下去。
结果对方学成手艺后直接跑了。
她父亲心灰意冷之下把手艺教给她,教完就重病离。
百琴堂人办完父亲的葬礼,着手招收学徒,男女不限,学会了就可以出师,还可以把手艺教给人。
她觉得让更人学会传手艺,能真正把它传延下去。
于是她那“童养夫”还没来得及赚到大钱呢,就发现他辛辛苦苦偷学来的制琴手艺已经遍开花。
许买得起琴的人说了他偷师的事,都不乐意找他做琴。
毕竟爱琴之人大有点道德洁癖。
百琴堂人没再关心过自己那位童养夫,她也遇到了自己的丈夫,有过段幸福快乐的日子。
两人都爱琴,每天都凑起研究琴谱、研究怎么把琴做得更好。
没想到那童养夫怀恨在心,拿着把刀找上门要杀害她。
她的丈夫为了救她而死。
当时他们刚合做出最满意的把琴。
就是现在的奔雷。
有故事的东西,总是更容易让人记住。
百琴堂人本就是个天赋极佳的人,自那以后她再没有做过任何新琴,琴技却日益精湛,不少人甚至会不远千里来向她讨教。
哪怕不是来看奔雷挑战,来她弹上两段也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