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小首辅 第47节 (第1/2页)
“尔等好好歇息。”
“是,先生。”
第48章
待人走后,李大田上前去将门关上,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唯独毛八斗依旧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气得来回不停地边走边骂:“竟然敢污蔑你小爷,也不看看你小爷是做什么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吧,也不知道是哪个龟孙子背地里阴我!”
薛庭儴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在方桌前坐了下来,从茶壶里倒水喝。
李大田道:“行了行了,别走了,再走你那裤裆里的书都要掉下来。”
毛八斗这才反应过来,赶忙去摸裤裆里的书。三人一脸嫌弃,尤其是李大田忙仔细看清了这本书是什么样,叫什么名儿,才又道:“你可真埋汰,书都往裤裆里塞。”
毛八斗理直气壮说:“那种情况,我不塞裤裆塞哪儿?”
薛庭儴轻咳一声:“八斗,你还是去把你铺上的东西收拾收拾,这大概马上就要让熄灯了。”
毛八斗去收拾铺,李大田则在旁边损他:“你这柜子里可真是装了不少好物,方才我看那周礼差点没吐出来,你这衣裳攒多久了?上次休沐时就没带回去?”
“我忘了。”
“你等下离我远些,我嫌弃你。”
一番闲话后,四人再度躺下,薛庭儴不动声色往墙边靠,倒是李大田很倒霉,因为毛八斗出于报复之心,恨不得挤到他铺上去。李大田撵他,他就一副我胖我很占地方,但我也很无奈的模样。
一夜无话。
次日去讲堂,乙班中少了一个人,正是周礼。
与往常不同,竟有不少学生与四人打招呼,十分和颜悦色。言语之中颇多安慰和欣赏,显然是昨日薛庭儴的表现,让许多人都很佩服。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不过四人却有些如噎在喉,因为明摆着暗地里有人在对付他们。而眼前这些看似和颜悦色的人,谁知道是人是鬼。
“八斗,昨天的事你也见着了,虽然读书人都秉持着君子之礼,到底也十分现实的。咱们不能入甲,便低人一等,若有那入甲之人还想害我们,将是防不胜防,如今此此人还未找到,我们当得用心读书,早日入甲,方能安枕无忧。”李大田有些唏嘘道。
“入甲就能安枕无忧?”
“即使不能安枕无忧,也不会有这么多宵小出面害你。人立足于世,凡事逃不过一个势字,这学馆虽小,但也是世间百态的反射,你入了甲,旁人就会忌惮,就会掂量。你的势越来越大,大到旁人不敢招惹那一日,自然就能安枕无忧。”
毛八斗点点头,旋即又好奇问道:“庭儴,你怎么懂这么多?”
薛庭儴一愣。是啊,他为何会懂得这么多,似乎做了那个梦以后,他的心性与为人处事就变了许多。
只是这种内心的复杂,自然不能告知外人,只能洒然一笑,揶揄道:“书中自有千钟粟,树书中自有黄金屋。”
“切,不愿说就不愿说,还拿这种话来蒙我。”
几人俱是对视一笑,少年的情谊就在这嬉笑之间更加深厚。
林邈合上卷,出了讲堂,临行前吩咐于子友来斋舍找他。
讲堂中其他学生俱是面露羡慕之色,能让馆主单独教导的,整个学馆中没有几个人。即使是入了甲的学生中,也只有于子友、胡连申和王奇三人。也另有学生被馆主单独叫去教导过,但次数都不如三人多。
馆主的学问是毋庸置疑的,从其考中秀才开始,至今年年都是廪生,受朝廷补贴。馆中曾有学生不止一次私下讨论,以馆主的学问考个举人应该不在话下,可不知为何馆主却很多年没有下场了。
一般学识渊博之人都会收受弟子,馆主却至今没有弟子,具体缘由学生们都不得而知。而像孟先生这种老人,即使知道也讳莫如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去猜测,从馆主言行来看,可能这弟子人选就出在于子友、胡连申和王奇三人之中。
其中又以于子友和胡连申的机会最大,毕竟两人已身负功名。
且不提这些,林邈离开后,于子友在讲堂里坐了一会儿,便收拾书案出了去。一路来到斋舍,林邈已经在斋舍中喝茶等他。
“今日与你出一题,你回去作答,明日交上来。”
到了于子友这种地步,四书五经已经读得滚瓜烂熟,所欠缺的不外乎八股文上的造诣。
而八股文历经近几朝繁衍,在前朝时终于定下格律形式,并发展至巅峰。拢共就考这么些东西,出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中出,几乎已经到了无题可考、无题可出的地步。
因此,诞生了一种叫做截搭题的出题方式。强截句读,破碎经义,以此来增加题目难度,其中又分长搭、短搭、无情搭、隔章搭等诸体。
其实用白话点儿讲,就是把四书五经中不同篇章的句子拼凑在一起出题,割裂经义,但又要让你做文章,并言之有物。
例如前朝有一任考官出了个十分偏的题目:‘君夫人阳货欲’。
只从字面上看这题,简直是污秽至极,竟说某王夫人想看什么不可描述之物。殊不知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而阳货欲则出自《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意思是有个叫阳货的人想要见孔子,但孔子不见他。
这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句话也能扯到一起去,若是哪一科的考生碰见这种题,估计哭娘的心都会有。
可现如今大昌朝的科举考试,几乎都是这种截搭题,也因此十分考验考生的应变能力,和扎实的经义功底了。
今日,林邈也给于子友出了个截搭题。
接过馆主递来的纸张,于子友看到上面的题目,就是一愣。
“小人行险以徼幸,听德惟聪。”
从字面上来讲,‘小人行险以徼幸’出自《中庸》,全句乃是‘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大意就是说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上,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
而‘听德惟聪’,则是出自《尚书·太甲中》,全句乃是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