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朱温的选择 (第2/2页)
宣武汴州郡王府,朱温召集一干幕僚议事,自打庞师古兵围彭州,杀掉时溥吞并徐泗对他来说就是早晚的事了。
如今他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要说这天下形势,还真是一天一变化,最近这几年,昏君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鄂岳湖南,迫使福建荆襄荆南浙东归附,兵锋直逼中原。
那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昏君征服天下是早晚的事,不过作为当世枭雄的朱温当然不会任人欺辱,是以朱温选择了先礼后兵的反抗,先做低姿态上表向昏君控诉。
及至去年冬天,昏君下诏驳斥朱温的论罪奏章,撤回屯驻在陈许、南阳、武汉一带的数万重兵,这进一步证明了朱温眼光的狠辣,昏君果然有所顾忌。
可谁知昏君转头就悍然下诏削夺朱瑄官职,任命朱友裕为郓州四面行营都统,又毫不留情的命令时溥入朝,强行将武宁军移交朱温,接着就强征张全义入朝为官,张全义勾结王拱上表抗辩之后,昏君竟然调集二十万大军不宣而战。
王拱兵败桃林,困守孤城陕县,周先童兵败弘农,王重盈发去陕虢的援军也在风陵关外遭到禁军伏击,转眼间官军就占据了大半个陕虢,兵锋直逼新安,都畿形势岌岌可危。
白朴渡口大败后,官军屯驻黄河沿岸,面对随时可能渡过黄河向河中进发的十万御林军,王重盈大为恐惧,慌忙上表向朝廷告罪,又派人向李克用和朱温求救。
出于和王重荣的关系以及地缘安全,李克用原本打算上表规劝女婿,如果女婿一意孤行,他也打算向河中调兵,但是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让李克用彻底打消了主意。
没错,李克用的嫡长女,韩国夫人李廷衣,怀上了皇帝的种,韩国夫人在信中说,如果父亲为了和王重荣的情谊,不顾君臣名分向河中派兵,跟我夫君交战,那么请恕女儿不孝,女儿惟有一死而已,上以谢国家,下以示家父。
失去了李克用的支持,王重盈空前孤立,连李克用都装死,李思恭、李思孝、王行瑜等人就更不敢插手了。
至于张全义,得知王拱接连大败后,陆续向陕虢增兵,刘重禧赶赴峡石,张天仲增援陕县,刘忠进驻赵家集,安永福进驻碧溪,鲁通进驻高见山,徐宗第进驻华亭。
在外人看来,张全义和王拱是能守住陕虢的。
但朱温不这么认为,如果张全义真想守住陕虢,为什么不早早救援?为什么不把放在伊阙和汝阴的精锐收回来?
为什么不派黄云坐镇熊耳居中调度?
在朱温看来,张全义的对策漏洞百出,在朱温看来,张全义守不住陕虢,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定鼎天下的雄心,只想做一个割据洛阳的山大王,站在城头变幻大王旗。
诸葛爽强,听命诸葛爽。
李克用强,效力李克用,宣武强,效忠宣武。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在朝廷出兵之后没有及时沟通陕虢,反而是把兵力收缩到洛阳和孟津一带,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妥善解决和李罕之的矛盾,导致李罕之彻底倒向朝廷,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没有调集重兵把守洛西。
说白了,洛阳的刘表。
王重盈王拱父子的求援信到达汴州后,原本朱温还打算设法予以援助,不过既然张全义没有面南而坐的志向,朱温也不会在他这一棵树上吊死。
既然被官军团团围困在陕县的王拱必死无疑,既然失去李克用支持的王重盈已是昏君随意宰割的鱼肉,既然张全义没有向死而生的决心,那他还不如彻底倒向朝廷。
所以当昏君任命张存敬为洛阳东面招讨使的诏书到达汴州后,朱温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命张存敬开赴虎牢关,命李唐宾进驻荥阳,随时准备打破洛阳向昏君纳投名状。
朱温只是还有一点没有想好,是打着讨贼的名号自己占据洛阳,还是出兵拿下洛阳之后将洛阳还给昏君,以此向昏君表忠心,求得昏君对宣武的宽宏,保住现有的一切。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自从文德元年以来,昏君接连收复西川东川湖南鄂岳,降服关中十一镇,迫使荆南荆襄福建浙东归附,虽然好色多疑敏感,但仍不失为雄主。
及至太平登封元年, 朝廷占据关中、西川、东川、荆襄、黔中、鄂岳、湖南、浙东、福建,遥控桂管、岭南、安南,威震江西、淮南、宣歙、河中,朝廷形势极大好转。
如此看来,这天下大部还是在昏君手中的。
朱温内心渐渐有些向昏君倾斜了,他很清楚,以他的实力,只要归附,朝廷肯定不会追究他之前的罪过。
如果真跟朝廷打起来,朱温不认为自己有多大胜算。
以安禄山军力之强,唐廷丧失大半天下,还是有一大把手握重兵站起来匡扶社稷,以四王二帝之艰难,还是有一大把文臣武将效忠,以黄巢百万之盛,先帝照样凭借正统号召力绝地翻盘,朱温
并不认为现在的自己有推翻李唐的实力。
他早年背叛黄巢,赴任宣武后得罪了不少人,外面还有李克用虎视眈眈,如果再得罪了朝廷,等于被夹在中间四面挨打,如果没有定鼎天下的绝对实力,那就得做忠臣。
九五之尊虽然极具诱惑,但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吃饭的家伙什没了,要再多的钱又有何用,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思虑再三后,朱温驱逐了王重盈和王拱的求救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