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苏翁番外 (第1/2页)
和卫昀卿共事无疑是压力巨大的。虽然明面上卫昀卿的官阶不如苏翁,实际上他的学识、谈吐、气度都已经超了苏翁一大截。
没有人面对这样一个人会无动于衷。苏翁本想着这也算是上天在鞭策他,告诉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可惜,不久后他就发现自己没日没夜的努力竟抵不上卫昀卿的一句“留心一二”。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称赞卫昀卿是个温润谦和的君子。只有苏翁知道,卫昀卿其实极其自负。他只是不会将一般的人放在眼里,也不屑于在不打紧的人面前主动表现自己。
那时候,别人向他们二人请教心学问题,卫昀卿随意地说不知,苏翁便将自己所有知道的讲了出来。后来,他偶然间得到了卫昀卿的一篇随笔,上面满是对“心外无物”鞭辟入里的分析。事后苏翁开玩笑提起时,卫昀卿却显得不以为然,只以一句“不过留心一二罢了”解释。
渐渐地,苏翁明白了一个道理:像卫昀卿这样的人根本不会明白他所承受的耻辱与痛苦。
可是那时他除了心底翻涌的不甘以外,并没有任何不敬的举动。直到,他被升任太学祭酒。
那时苏翁天真地以为,他费尽五年心血写的国利三问,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谁知,这一切不过是卫昀卿的怜悯:卫昀卿提前看了他的文章,花了一柱香的时间改了几处。正是这几处,让皇帝重新想起了在翰林院呆了多年的苏翁。
苏翁自我标榜魏晋名流、唐宋雅士,如今却仰仗他人鼻息而活。这一切,都是从卫昀卿的出现开始的。
后来,鬼使神差地,他将卫昀卿以前遗漏的一些随笔改了改,当做自己的文章。其实他的学识也是极其出众的,可那时他一心比较自己和卫昀卿,根本无心学问。
卫昀卿自然知道,但也没有戳穿他。也许在卫昀卿看来,这不过是一些他写着玩的东西,不足挂齿。每想于此,苏翁都会露出嘲讽的表情,可是却从未停过手。
终于,皇帝偶然间发现二人曾上奏过一封观点近乎一致的奏折。当被皇帝问责时,苏翁自然是将过错推到卫昀卿身上,他一心想着卫昀卿会像之前一样默认。谁知,朝堂之上,卫昀卿竟将那些观点的来龙去脉解释地一清二楚,甚至于还能对之加以辩驳。
“总之,这几日臣从侗城回来后就在想之前的那些建议,总还是有不妥之处。”
卫昀卿神色诚恳地说着,他的声音虽如玉石温润,此时此刻却显得那样掷地有声。
那一刻,苏翁全明白了。卫昀卿不是不介意,而是在故意放纵他,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将他一击毙命。
毫无意外,皇帝震怒,直接下令将他贬为庶人,全族驱逐出京,永世不得返回。
不能这样!
他已经记不清当时跪在地上磕了多少个响头。大概算很多了,叫他头破血流、披头散发,形同疯子。实际上,他也差不多要疯了。
最终还是卫昀卿将他扶了起来,温和地劝他多保重。
苏翁心里怎能不恨,但心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恐惧。他紧紧抓住卫昀卿的手臂,一字一句地说:“大人,我不敢了。”
可笑他苏翁当时唯一能够指望的,竟是卫昀卿对他这样一个人物能够不屑动手。
但他还是错估了卫昀卿。卫昀卿是从极低贱的位置爬上来的,这样的出身给了他一个谨慎多疑、睚眦必报的性格。谁对他不敬,谁就不要在他的眼前出现了。
“你既受不了这份清苦,便也无需用这个名。”
这是卫昀卿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