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赚差价 (第1/2页)
我国时隔20多年后,在1981年再次发行国库券,当时规定国库券不能抵押、流通和买卖。
国家采取摊派的方式发行,所以家里有公职的,或者工人,教师等,有些发工资甚至用国库券抵。
当时人们不认为这是理财产品,反倒是“烫手山芋”。不少人为了补贴家用,会悄悄以9折甚至更低的价格转让,还怕转不出去会砸在手里。
1988年,中央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库券可以自由买卖。这也意味着国库券不用等到期兑付就可以卖掉,可以由死钱变活钱,于是,在这种交易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异地差价。
花想容掌握的信息是:这里有大量卖不出去的国库券,在上海,同样100元面值的国库券能卖102--104元。这就是纪晓舟能赚到的价差。
纪晓舟进了银行。
银行的柜台高大气派,柜员们坐在防弹玻璃后面,十指如飞点着百元大钞,这种气派的场面,让普通老百姓都会觉得十分有压迫感。
纪晓舟心里有些怯意,但面上却是镇定自若,他进了银行,左顾右盼。
“给我转十万块到福建,我家那口子在那里批发衣服,马上就能到吗?急着付货款。”
柜台前,一位看上去穿得十分朴素的三十多岁妇女,急切地问柜员。
纪晓舟……
别看人家其貌不扬,可谓深藏不露,真正的有钱人!
到福建批发衣服,这么好赚吗?
纪晓舟把这条信息记在心里。出门就是这点好,能知道不少报纸上没有刊登的信息。
纪晓舟是大学生,本身就带着书卷气,衣着虽然普通,却也干净整洁,一看就让人产生好感那种。
看到他左顾右盼,不久后,银行里有个大叔就过来问道:“你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
“请问,这里卖国库券吗?”纪晓舟彬彬有礼地问。
“有,你买多少?一百元面额的国库券就得用一百元人来买。”
银行的大叔自我介绍姓徐,还说纪晓舟以后想买国库券可以来找他,他是这个所的主任。
后来和徐主任交往多了,纪晓舟才知道,银行的每一个储蓄所都有摊派完成多少数额国库券的任务。
纪晓舟从花想容那知道,上海一百元的国库券,可以以103元或者104元卖出。
他有一万块钱的本,买一万块的国库券,到上海卖的话,一百元赚四元的差价,一万元就可以赚四百元的差价。
扣除五十来元的路费、生活费,一趟也有三百多元可以赚。
只可惜他的本金太少了,如果能有十万八万的本钱就好了。
不过,这是第一趟,不急,纪晓舟要先试试水,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104元的差价呢。
纪晓舟心一横,决定把这一万块钱全部投入买国库券。
徐主任估计还是很少遇到私人主动来买这么多国库券的,态度更加热情,利落地给他办好了手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