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96节 (第1/2页)
而且语文成绩还很突出。
咋样也能当个语文老师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大多数陆续的发现了自家亲戚或者孩子的名字。
对于这个结果,苏青玉也不意外。
即便是这个贫穷的年代,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他们不用为了生计发愁,可以有更多心思放在学习上。说寒门出贵子,但是毕竟少数。
要不然也不会出一个贵子就成社会新闻了。
这结果让大队的干部们都很高兴。即便那些没录取的也没灰心,想着以后还会有机会。
所以整个大队的气氛还算不错,各个都喜气洋洋的。
苏卫国看了一遍名单之后,也挺满意的,“我们队里的同同志都考的不错啊,咱自己的年轻娃子们也考的好。”
其他大队干部们点头。
苏青玉叹气,“好啥啊,这都是学生用的试卷,当老师的最差也要考个九十多分吧,现在你们看看,我不说中学成绩了,这小学五年级最高分竟然是九十,前十名还有七十多分的。我都不好意思让社员们知道了。要让社员们知道他们孩子的老师连公社学生都不如,他们还服气吗?不得让自家孩子去公社学,学好了直接回来当老师?”
大队干部们顿时一阵沉默。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是实话。
录取是录取了,可这成绩真不算好看。
张主任打着哈哈,“这个,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不是说熟能生巧吗?教多了就会了。”
苏青玉道,“张主任,这学习可不是熟能生巧,这知识也不是靠教学生就能获得的,得自己学。就比如说这地里的庄稼,产量就那么大,不是说咱每年种,就能增产的。不施肥,不止不会增产,还会减产,这和知识就是一个道理。”
苏卫国担心道,“那咱也不能送老师去学习啊,都多大了,再说了,咱也没有名额啊。”
苏青玉摆摆手,“没那个必要,他们都已经是老师了,也不需要去学校里面拿学历了,耽误事儿。”
张主任笑了,“青玉这话有道理,都是老师了,再送去学校,那多耽误事儿啊。”
苏青玉又认真道,“但是还是得学。”
“……”
苏小六问道,“咋学啊,说起来我都想去学点知识了。”
苏青玉摇摇头,“我再想想办法吧,看能不能从外面请人来教。为了咱队里的年轻人好,到时候咱就只教咱队里的年轻老师们。你们觉得咋样?”
这建议得到大队的干部们的一致认同。
“当然只教咱自己人,才不让其他大队凑热闹。这次让他们当老师就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应付大队,他们连其他大队的老师都不想要呢。
自己大队都不够,咋能便宜其他大队呢?
因为不好意思让人知道老师们考试成绩差,所以这次公布名单和成绩,就不公布单科成绩了,只公布名字和总分。
录取名单很快就誊抄在红纸上面,上面喜报两个字显得特别喜庆。
誊抄好了,就直接贴在了学校和大队的宣传栏。还有其他大队的宣传栏那边。
名单一贴好,社员们甭管是有没有参与考试的,都来凑热闹了。
看到熟人的名单了,还会帮着吆喝一声报喜。
录取的人在人群中就叫起来了。
这场景很像是过去科举考试看名单一样。
男知青们也都过来了。
出去李聪他们五人在加米厂干活,吴华和张明在养猪场,还剩下八人参加考试。
他们毕竟是有优势的,提前大半年就知道要招老师的事儿,每天在家里学知识,同时他们也是成绩比较好的一批人,所以这次考试成绩都不错。
特别是他们这次还特别有策略,没有一窝蜂的去报考小学老师,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一部分人报中学老师,一部分人报小学老师。不互相争夺名额。所以这次都录取了。
他们高兴的欢天喜地的,互相拥抱,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感觉自己这些年终于熬出头了。
看到苏青玉从学校出来,他们激动的都不知道怎么打招呼考虑,只余下满心的感激。
这一刻他们真是觉得苏青玉太照顾他们了。
提前那么早让他们复习,然后辛苦建学校,让他们一步步的靠自己能力当上老师。
虽然不能像女知青那样舒舒服服的就当工人当老师,但是他们这会儿觉得自己这比女知青更好,更堂堂正正。
苏青玉同志这是让他们保留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骨气。
人就是这样,在一件事儿成功之后,回首看过去,总觉得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甜蜜的,值得的。甚至还会觉得有意义。
“组长,谢谢你!”有男知青喊道。
苏青玉笑道,“都是靠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也没让我失望。以后好好教,不要落后了。虽然这会儿当了老师了,但是如果以后教不好孩子,总是倒数第一,就算我包容你们,学生家长也不能包容你们的。还是不能放松了。”
男知青们都点头,“我们肯定会努力的,绝对不考倒数。”
录取名单在其他大队陆续张贴。
很多人也知道了录取的名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