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港商 (第2/2页)
事情办完就要早点回去,跟学校请假的时间不能太长,但是要办的事情还是有很多,一定要抓点紧。
沈光林一行人的下一站就是深城。
深城经济特区和深城是两个概念。
深城经济特区的面积只局限在南山,福田,罗湖,盐田这四个地方,这里现在也被称作关内,其他地方统统被叫做关外。
这四个区的面积加起来是327.5平方公里,周围有铁丝网,边防站,检查站等种种隔离措施。
普通人想翻越这里,还真的不如从大海那里游过去。
沈光林他们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就是对接深城的招商部门了。
从罗湖火车站出来,入了海关就回到了深城地界。
一跨上深城的领界,苏有朋瞬间活过来了,似乎,这里才是他的地盘。
跟在香江的唯唯诺诺相比,在深城的他更显得意气风发。
在这里他是主场,在香江不是。
在苏有朋的安排下,沈光林先去看了他们的进货场地。
其实进货点就在盐田,距离梧桐山不远,这个年代,香江货大部分都是从罗湖的中英街流窜出来的。
中英街现在是局部封闭的,只有部分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才能进入。
以前的苏有朋当然不能,不过现在的他已经可以了,因为他是“香江人”了。
沈光林没有使用自己的香江身份,他舍不得自己的京城户口。
三人有通行证,本来就可以进入中英街。
这里开有好多店铺,都是面向大陆的,他们出售各种物品,而购买单位也大都是国内的各机构,个人很少。
要从1980年以后,才会有大批的游客获准进入这里,这种盛况会一直持续到1997年,从那之后这里的地位才会逐年下降。
看过了中英街,就要找政府谈投资计划了。
投机计划书当然是沈光林自己编写的。
这个年代还没有网络,也没有模板,不过沈光林看过不少类似的计划书,大致格式和内容还是了解的,编造出来并不难。
毕竟,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要讲一个好故事。
沈光林的计划书做的相当大气和漂亮,处处显着专业范。
意向“投资者”是香江沈氏实业投资集团,想要在大陆建设服装生产基地,所产服装20%用于内销,80%用于出口。
投资分三期,一期投资1000万元,总投额5000万,总计划占地1000亩。
目前已经完成了加工设备的采购,并且初始启动资金也已经到位了,准备边生产边建设。
而且,公司未来的三年计划和五年计划以及前景规划都编制出来了,看着好像很可行的样子。
果然,沈光林的计划书一拿出来,立刻受到了招商局的重视。
隆重接待是不可避免的。
沈光林介绍:他自己是京城大学的老师,他的香江朋友苏先生到京城旅游,被他说服,然后准备投资内地,支持祖国建设。
1980年的招商工作效率贼高,看到投资计划之后更是觉得这些人好专业,不愧是集团公司。
市里的大领导都出面了,帮助协调一切难题,只要你们来,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
有这样的支持力度那就简单了。
“我们工厂现在就想搬迁,有没有临时办公生产场所,我们可以先拿二十万做租金,一边生产一边建设。”
一叠一叠的人民币放在桌上,看着还是很震撼的。
“你们想选址哪里?”
“当然是南山,这里距离港口近。”
领导当然咩有意见,转头问工作组:“咱们南山有合适的位置吗?”
“后海有个老国营机械厂,已经在计划搬迁了,这里可以临时给他们用。”
我去,宇宙中心呀。
“这块地可以卖给我们吗?”
“不可以卖,但是可以租,地块不够大,只有一百多亩。”
“我们不嫌小,还可以在其他地方继续找更大地方,我们在香江的工厂面临搬迁,急需地方恢复生产。”
这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希望投资商越大越好,对于能拿出真金白银的投资商,市里是不吝各种支持的。
“还有什么问题吗?”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工人,成熟的纺织工人和制衣工人。”
没有成熟的产业工人,一切都是白扯。
“这个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问羊城要,让他们支援,不过你们要开工资。”
“工资该怎么算?”沈光林也怕他们狮子大开口。
“现在工人们的平均工资是20块一个月,他们过来的话我们希望能够有适当的补贴。”
“我们给40。”
“那不行,太高了,打破了我们的工资体系。”
还有这样的,还会嫌弃给工人开的工资高。
“那您看这样行不行,工资您这边定,只要不高于40我们都接受,不过,表现好的工人有激励手段可以吧。”
“这个可以。”
先来它一百个工人。
沈光林三人被政府工作组的人带去的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