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特别特商场 (第2/2页)
在原来的历史上,李成濡是通过卖苹果、卖带鱼,赚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接下来开始卖服装。
李成濡之所以选择开商场买服装,是跟他曾经在景山服装厂的工作经历有关系的。
90年代初,国内男人流行穿风衣。
李成濡看准机会也下手了,不过他选的是东京爱情故事里,永尾完治所穿的那种风衣,日式版型、清新帅气。
“特别特”商场生意最火的时候,一批风衣就卖出了10万件,一件赚七八十块钱,一次就赚了七、八百万。
成为大富豪的李成濡,很快就开上了奔驰600,也就是国人称之为虎头奔的豪车。
财大气粗的李成濡还买了一座四合院,而且这座四合院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距离故宫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近到哪种程度呢?用李成濡的话讲:放风筝一刮西南风,那风筝最后总会挂到故宫的角楼上。
好景不长,在1993年年底,李成濡和几个朋友捣鼓起了外汇。
当时,他的外汇账户中有1300多万美元,腰上别着一个比BB机大一号的Boss机,随时可以看到实时汇率情况。
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赚了一点钱,但是外汇市场瞬息万变,接下来没过多久,在一次交易的几分钟之内,他就从大富翁猛然间倾家荡产。
李成濡一夜秃顶,荣华富贵就这样随着烦恼丝一并落尽。
这些往事在文飞阳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现在不仅仅是关心李成濡的商场,有询问起来了他的进货渠道。
“老李,你的货源打算从哪里找?”
“嘿嘿,飞阳,这件事如果是其他人问我,我肯定是不会实话实说的,你就不一样了,我没有必要隐瞒你,因为我想拉你入伙。”
“咱们京城有个浙江村,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
“怎么了?”
文飞阳当然知道这个地方。
“我已经和那边的人联系好了,我出服装的样板,他们按照样板给我生产,这样一来,就节省了一大笔运费。”
李成濡得意洋洋的说。
京城的这个“浙江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以温州人为主,聚集在大红门、木樨园地区,主要从事服装生产批发、五金电器、小商品、窗帘布艺。
李成濡是如何找到浙江村这些人的,文飞阳就没有仔细去问。
他刚刚听李成濡说想拉自己入伙,就开始询问起这件事来来了。
“老李,你看我一个人寻找都快忙不过来了,入伙我倒是没有意见,不过,确实是没有时间五参与管理。”
“飞阳,你要是同意投资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我全部包了,我可以向你保证,百分之九十九不会赔钱。”
“想要我投资可以,可是,你要答应我两个条件?”
“飞阳,你说吧?什么条件都可以?”
“第一,我和关之林各入一股,你和你媳妇也同样各入一股,这样下来,咱们就是四个股东了。”
“飞阳,文飞阳要这样麻烦,不就是你们两口子和我们两口子吗?”
“老李,你错了,从股东的身份上来讲,得及都是独立的个人,并不是两口子。”
李成濡虽然不明白文飞阳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他看见文飞阳同意了这件事,就立刻答应下来了。
文飞阳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
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李成濡好,并不是想给他制造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