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唐珍宝 (第2/2页)
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属于唐朝中晚期。
由此可以判断,“黑石号”沉没的时间,一定不会早于唐代宝历二年。
从几天来的打捞情况看,文飞阳发现黑石号上98%都是瓷器,其中有五万多件,都是唐代长沙窑烧造的。
文飞阳为了一睹水下沉船的真容,就穿上潜水员专用的设备下水了。
他看见有一部分瓷碗,被稻草捆扎成圆筒,裹住堆放在船舱里。
也有瓷碗被一个叠一个,呈螺旋形整齐地码放在,一个又一个的青釉大瓮之中,缝隙间塞满了稻草或茶叶。
一个大瓮数了数可以装130余只碗,正是这种装船方式,保护了瓷器免受海水的冲击与磨损,大部分瓷碗完好如新、鲜亮多彩。
虽然船上的长沙窑瓷器足有五万多件,但它们每一件上面绘制的彩色装饰花纹,都精彩纷呈、各具风格,几乎没见到有重样的。
文飞阳也就是在下面停留了一会儿,他主要是在船上挑选精品文物。
众所周知,青花瓷盛行于明、清时期。
可是,文飞阳在打捞出水的瓷器中,发现了四件完整的唐代青花瓷,这让他有些喜出望外。
黑石号沉船上不仅载着大量的瓷器,还有香料、漆器、金银器等。
霍亭拿着一件八棱胡人伎乐金杯,来到了文飞阳的面前。
“你快看看这个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怎么看起来有一股浓浓的西域风格。”
金光闪闪的杯子,在经历了千年的沉默后,再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看上去就像是新的一样。
黑石号里的文物,虽然大部分都破损了,但还是找出了一万多件非常完整的。
在完整的瓷器中,文飞阳看出来有一部分,像是产自越窑的青瓷,有瓷碗、水注、酒壶、熏炉等器物。
瓷器基本上都带有浓浓的佛教色彩,有很多类似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
这些瓷器就算是文飞阳、霍亭这些门外汉,都看出来做工精细、烧造良好,不但釉色温润,还显现出那种“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碧玉光泽。
“飞阳,怎么有这么多造型精美、雕花镂空的熏炉?”
“这应该是僧侣在诵经念佛时,使用的一种供具,当时,佛教应该是比较兴盛的。”
“那这个椭圆形双鱼罐,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用处?”
文飞阳看见霍亭,指着的那件修长的椭圆形的罐子,上面还雕刻着一对鲤鱼。
“飞阳,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注壶,是用来喝茶用的。”
唐代的饮茶风气盛行,注壶就是一种茶具,在唐时,茶叶并不经过烘焙发酵的过程,而是碾成茶粉,与热水搅和入碗而饮。
“哈哈哈,飞阳,这儿有两件特大号的碗,不知道是什么人的饭量这么大?”
这个问题文飞阳也答不上来了。
其实,这种高有10.5厘米,直径有33厘米,特大号的海棠碗,是当时为了迎合室利佛逝的印尼人,喜欢用大型器具进食而特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