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长远规划 (第1/2页)
安抚好老族长这边,那边的理事推举也正式开始,十五名常务理事的名额角逐得相当激烈。
不过各位有志上位的商人都是卯足了劲做功课的,虽然时间有限,仍然是能拉拢的尽量拉拢,能串联的都已经串联。
当然,方唐镜也完全按照事先说好的“民主推举”,并没有直接指点安排人选,而是展现了足够的手腕,轻松地把庞掌柜,麻员外,钱掌柜三人推到了理事的位置。
最值得一提的是,方唐镜还把裘员外推到了粮食行业理事的位置上。
不出所料,这个人选一开始就遭遇到粮商们的激烈反弹,然而在方唐镜的授意之下,九名名誉理事,加上牙行全体以及生丝布匹行大部人的推举,最终还是压倒了众多粮商,让裘员外有惊无险地坐上了理事的位置。
可以说,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不但凝聚了几乎整个江泉商界共渡时艰,更重要的是成立了“救灾扶贫基金会”这个集三大行业于一身,兼有钱庄和放贷功能,官商一体的怪物,啊,不,应该称之为新生事物。
至此,差不多整个江泉商界已大致规范在了方唐镜手中。
推举完理事之后,方唐镜开始讲解自己的规划和布置工作。
方唐镜的整个经济计划并不复杂,就是集中江泉现有的粮食优势,迅速打入府城,趁着府城粮商抬高粮价之机出粮。
当然,方唐镜的出粮并非只是为了平抑粮价这么简单,他优先安排粮商以平价兑换民众手里的生丝,迅速将松江三县大部的生丝库存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后再以两倍的价格将生丝出售给布匹商人,由于已经得到了种植桑树方面的补偿,本地的布匹和织造商仍是有利可图,因而并不会构成反弹。
至于外地布商和织造商则区别对待,凡是在本地设厂的则只提高五成价格,对于在外地设厂,只纯收购生丝的,则价格会提到两倍以上。
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是价格抬高到两倍,生丝也仍将是供不应求,这次地震造成的减产影响实在太大。
而由此得到的利润和原本的募捐所得,则拿出十万两开始以官府的名义采购湖广的粮食,并由此发放贷款成立船运行和交易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设施。
剩余下来的除了一万两银子用于赈灾,其余银子全部用于建造“皇恩新区”。
“皇恩新区”是在受灾最重的棚户区原址重新规划,并有计划地收购周边旧房等建筑,将之合并,然后方唐镜打算仿造后世标准的功能性小区规划出一个贸易区。
里面规划有衙门派驻的治安所,有集市,学堂,店铺,医馆,茶楼,书肆,戏院要将之打造成一个集交易,生活,娱乐于一体的新型贸易区。
所需要人力则全部由灾民以工代赈,同时大量招募外地劳工,优先招募松江三县受灾民众和外地流民,不占用农时宝贵的劳动力。
当然,在方唐镜的计划里,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分三期。
第一期最简便,建造简易高质的小四合院,快速安置受灾的百多户人家。
第二期就是将这个小区打造成一个商业区,各项交易的集散地,
第三期就是依托这个商贸区,在周边打造出数个标准的人气小区,试着开始推行小规模的房地产。
如此一来,“救灾扶贫基金会”除了经营官府下放的几项产业之外,也就有了实业和可以持续盈利和运行的机制,那怕以后周县尊走了又或者官府收回权利,也不至于出现人走政移的尴尬。
这些事情里有短期必须立即着手的,有长期规划可以慢慢筹备的,一一从方唐镜口里娓娓道来,众人只觉得如同走进了一座迷宫,弯弯绕绕,然而却都可以看到前途的光明。
听着如此复杂且长远的规划,从一个十七岁左右的少年人口里有条不紊的一一道来,众人无不感慨英雄出少年,人间真的有神童这种天生就是用来碾压智商的怪兽,不服不行。
怎么就成了这样?
一众商人只觉得稀里糊涂,原本只是以为来点个名,然后配合地交上几两银子,大家就开开心心的吃吃喝喝,气氛好点的话,也可能吟个诗什么的以资纪念。
根本就没想过在方师爷的三言两语之后,自己会几千两几千两的往外掏银子,有些人光是让小厮去喊人送银票就好几趟,真真是做梦都没想过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