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秦睿的解决方案(求月票支持) (第1/2页)
大明宝钞的问题,和后世的货币超发是一样的问题,只不过国家利用了房地产、股市将很大一部分资金锁定,才没有出现大的通货膨胀!
大明宝钞就像水一样,大明整个实体经济就是蓄水池,当宝钞发行越来越多,池子中的水就会升高直到漫出池面,要想保持大明宝钞的稳定,要么停止加水,要么另建水池,将水引入到另外一个池子中,水面就会下降。
“夏大人,北平的行在已经快建设完毕,想必明年就准备迁都了吧?”秦睿想了想,貌似现在只有迁都北平这一个机会,能创造这么大的蓄水池了!
“此事,朝廷还没有定论,陛下还没有决断!”夏原吉自然是不能承认,就算他知道即将迁都,他都不能说这话,这话必须得朱棣自己说出来!
胸闷,秦睿觉得胸中有一股气!这都他喵的什么时候了,还遮遮掩掩的,浪费老子感情!“夏大人,能否告知一下,现在市面上大概有多少大明宝钞?”
“这……”夏原吉听了秦睿这个问题,就头疼起来,如果只是朝廷的数据,他是知道的,但除了这个数据之外,大明还存在许多假钞!“我朝自建国起,铜钱不足用,因此在洪武八年,太祖下令开始使用大明宝钞,替代铜钱,洪武年间平均每年印刷500万贯;到了永乐朝,每年约在千万贯左右;除去这些,市面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假钞!我估摸着总量大概在三亿贯左右!”
“假钞?”秦睿听了之后,不禁感叹古人的思路,一点不弱于后世之人啊!三亿贯,估计是明面的钱,这个数据肯定不准确。“夏大人,敢问一下,去年朝廷收入多少?”
“永乐十六年,大明户九百六十三万,口五千一百六十九万,赋粮税三千一百八十万石,军屯子粒八百一十一石,布帛一百四十万匹,丝绵二十四万斤,铁四十九万斤,盐四十一万引,课钞一千六百万锭……”夏原吉熟练的说出了永乐十六年的财政收入数据。
秦睿还没听完就想骂人,以大明的财政收入,大明宝钞绝不可能贬值到这种程度,现在市面上一石麦子大概八钱到一两银子,大概三十贯宝钞,大明财政的收入的粮食和军屯子粒就大约四千万石,仅此一项就值十二亿贯!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大明仅粮食一项就能将宝钞稳定在八贯兑一两白银。
问题是账不是这么算的,这四千万石粮食,是用来支付皇室、宗藩的俸禄、宫殿、陵园的费用;支付士兵的军费、官员的俸禄、兴修水利及赈灾的费用;除此之外,还要支付类似郑和下西洋、科举考试、优抚救济等费用。
按照市面粮食的价格,秦睿大致能算推测秦睿能推测出,大明每年可供自由使用的粮食,不会超过800万石,要知道大明的货币流通速度远不及后世。
“夏大人,假设陛下明年迁都北平,文武官员、勋贵及宗室的住所都是怎么解决?陛下赏赐还是自己建?”秦睿低头想了想,问道。
“极少数是赏赐,大部分是购买、租住或者自己建!”夏原吉想了想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