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第一港 (第1/2页)
杨成海没有高学历,行业技术方面在同兴更是排不上号,但他却是同兴最为务实的人。
这与他多年来主抓的业务息息相关,想把配送做大做强,就要杜绝空吆喝、虚排场。微仓的数量、车辆的调度,这些真真切切看得见的,才是配送兴盛的不二之法,才能让城市之间的配送在固定的小时内达成,让城市内部的生鲜到家精确到分钟。
所以在杨成海的方案中,没有愿景图、没有计划表,他所指向的,惟有强大的中国市场、真实的同兴脉络。
杨成海讲方案,从来不会按部就班、逐字守句,这一点与胡殊同很像,本质上那只是工具而已。
“同兴最想告诉大家的,其实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成熟。不仅市场和业务这些生意事,成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显得更可靠。比如一个成熟的人,才能当得起更多的寄托,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假如,更不会让人担心未来的变数。”
“同兴十五年历程,从来不忘的一件事便是开拓,同兴的框架可以回答所有的假如。假如我想把货去到中国的沿海,假如我想根据中国的习惯改变对原材料的加工方法,假如我想把大量的货先做仓储再看市场,这些都没有问题。”
“甚至于你们的条件可以更苛刻,假如想在哈曼港租库,做某一种中国产品的唯一代理方,或者想在保税区利用同兴的工厂加工产品,再或者绑定同兴的国内渠道,做产品的优先级。这些完全谈得来,毕竟老成持重的人,从来不会随便发脾气。”
这一席话很是不同往常,台下的情景一点也不严肃,人们饶有兴致,想看看这个人如何拆解自己的方案。
“很多人喜欢探险,去崖洞、往深山,花很多钱购置装备,但应该没有一个人愿意花钱探索生意上的未知。同兴不会告诉大家两年之后走到哪一步,更不会让大家担心多式联运如何并轨的问题,因为这一切都在眼前。”
“在同兴的框架里,从陆运到空运,从大仓到微仓,到处都在盘活冷链大体系。这里肉品、乳品的低温运输,葡萄酒的恒温运输,当日入关当日出关。向中国的东方、西南、东南,我们的实力足以把哈曼港打造成境外的辐射点。”
“不瞒各位,我们并没有做哈曼港产品的收益测算,这一份是塔图城近年来出口到中国的收益数据,我想用它做一做对比,比对未知的测算,更加让人心里有数。”
接下来,杨成海回到方案中,在其中的一页停留了许久。
这是一张范围极广的地图,并且在大图的周边还分布着多个小图,其上有很多标注,看上去密密麻麻。如若全无铺垫只言此间,恐怕枯燥得会让人昏昏欲睡。
这些地图只在展示一样东西,那就是同兴的“库”,从巨型的单体库到各地的厂区库,再到分布多处的装配库,以及超过两百座的城市微仓。
库与库之间,都是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