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技术与现实 (第1/2页)
对于一个冷链人,不知道射频识别技术,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简单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而且对货品的追溯更加精确完备。其原理并不复杂,由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的电子标签、读取标签的阅读器以及传递信号的天线组成,靠的是电磁波辐射,而不是条形码那样一对一的激光扫描。
在生产加工环节,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对原料来源信息进行记录,可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自动识别、分拣与跟踪,而且在产品加工完毕还可以把加工者信息、加工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等全部写入电子标签。
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在厂区筛查、分拣、查验保鲜,相当于每一件、每一批货品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
在信息领域,明工大强于明大是不争的事实,黎舟此来意义非凡,能与这样的技术强人相处,也让胡殊同倍觉荣幸。
工作时候的黎舟仍然是个很沉静的人,他基本不说话,闷头坐在那里和大家全无交集。说实话,这里没有他需要的设备,他来这里也不是为了研究低频芯片,为的是和这些业界强人共处,将射频识别在冷链运用的过程明晰几分。
“我画了一个系统图,你要不要看一下?”胡殊同走上前来。
黎舟先是怔了一下,而后接了过来,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双目一凝,不由得投入其中坐了下来。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冷链系统架构图,这些东西他从前看过,但无有可及眼前,因为这一份是彻底把整个体系盘活了,而且是那么的“清晰爽朗”。
始于食品出现,终于食品分销,其间四个大环节、八个小环节,胡殊同用一张图阐述出来,更奇的是,他还标注了监测过程与智能终端。
这门技术,胡殊同不懂,但这个流程,他自信又夯又全。
“好东西。”黎舟反复看过点起头来。
黎舟是个技术强人,实践却少得可怜,他很少走出实验室。胡殊同并不知道此时黎舟内心的震动,加工环节、仓储环节、配送运输环节、销售环节,这些东西谁都会讲,但人人讲得都很泛,而这眼前人用一张图让自己了然全貌。
“在仓储环节,除了在仓库的进出口安装读写器,我认为还可以在叉车上安装读写器,这样便于叉车正确分拣货物。在运输途中,如果能把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定时写入RFID的读写器,是不是就可以实现温度实时监控?”
黎舟沉了下来,技术是辐射式的,运用是现实性的,所以技术无法大包大揽,它需要契合,与现实运用的契合。
黎舟发现这眼前人好生厉害,繁而简之就是本事,更何况还能简到人的心里,不用怀疑,这是一个早早便关注RFID的人,但他的本领又远不在此。为什么这个人能入冷藏食品实验室,黎舟此时也明白了。
接下来的时日,更让他觉得胡殊同的强大,别看他实验室里资历最浅的人,但他的身影无处不在,尤其是保温箱和微型冷库,他不仅能和各位专家聊到一起,还能参与具体的实验过程。
仿佛黎舟也打破了某种隔阂,最起码宿舍的景象不再那么压抑了。他的生物钟不像以前那么刻板了,只有一个小时的陶笛保留下来,虽然话还是很少,但胡殊同知道这家伙已经活泛许多,终于不把自己当空气了。
从黎舟身上,让人发现人类的沟通不需要语言,他心绪冗杂的时候,陶笛声就会很缓,实验室有让自己兴奋的想法时,陶笛声就会轻快。心情好的时候,他会打开台灯听到钢笔落纸的莎莎声,带饮料回来的时候还会给胡殊同带一瓶,心情不好的时候,莎莎声就变成了躺在那里对墙翻书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