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出长城】 (第1/2页)
嬴扶苏现在的样子,和其他秦军骑士无异。
马背上背了一大包草料。
脖子上则挂着两大块锅盔。
亲兵们想要替扶苏分担,但遭到了拒绝。
嬴扶苏执意要和其他骑士一样。
再说,小米那小小的身板都背了俩大锅盔,自己怎么背不得?
从九原城向北走,大约一个多时辰,便来到了阴山脚下。
苍茫的草原之上,一条山脉,好像一堵墙一样,横在这里。
嬴扶苏目之所及,尽是草原的青翠。
阴山并不高,比起巍峨壮丽的秦岭、昆仑可是要差远了。
但那些石头山在平整的草原上,却显得很挺拔,颇有些峥嵘之色。
沿着山脚下的一条土路,走进一条山谷中。
山谷中,比外面的草原要凉爽许多。
只是进了山里之后,路就变得狭窄难行了很多。
在狭窄地山谷中缓慢穿行了两个时辰,又翻过一座矮山。
一个石头筑成的小小关口,出现在众人眼中。
关口并不大,但有一个大约篮球场大小的瓮城。
凡进出关口的商旅边民,都要在瓮城接受检查。
而瓮城两边向东西方延伸,则是大约四米高的石城墙。
“长公子,这便是长城。出了长城,就是大漠了。”孟榆说道。
嬴扶苏问道:“这关叫什么名字?”
底下人却答道:“没有名字,这关口是前几年才建的,还未命名。”
秦代的长城,和后来人们印象中的长城,是不太一样的。
长城上只有重要的关口,才会城高墙坚。
其他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夯土城墙和石城墙。
只有少部分的长城,能够在夯土墙的外面再覆盖一层秦砖。
而秦砖的样子,也很古朴,是用黄土烧制的。
风吹日晒之下,几年时间,那些黄土砖,就会变得坑坑洼洼。
并不像后世人们看到的明长城的青砖一般,规整漂亮。
而长城主体的那些墙,和那些中原大城市的城墙相比,也很是寒酸。
不高大,也并不厚实。
大多数依山而建的城墙,高只有三四米,厚也只有两三米。
这长城,比九原城的城墙还要单薄,就更是没法和晋阳城这样的大城市相比了。
和很多人印象中,边军士兵站在漫长的长城城墙之上与匈奴战斗的场景,有所不同。
长城的主体并不是防御工事,而是预警体系。
试问,一道没有纵深的墙,怎么可能是防御工事呢?
长城本身,并不能够隔绝北方游牧民族的渗透。
也根本挡不住匈奴大军的进攻。
那些三四米的高墙,稍微费点力气,便能够翻越过来。
即便是那些城高墙厚的关口,也大多是在依赖天然的地理优势进行防守。
和很多人想象中的攻城战,相差甚远。
长城之上真正起作用的,恰恰是每隔几里地,便设置的一座座烽火台。
烽火台上常年有哨兵驻守居住。
这些哨兵平日里担负巡逻检查长城的职责。
只要有渗透的人,便一定会在长城上留下痕迹。
发现有人偷偷越过长城,哨兵要立刻上报。
而一旦有匈奴大军来犯,便立刻点燃烽火。
有了烽火台的存在,长城不管哪一个点被突破,后面要塞中驻守的大军和机动的骑兵部队,都能够很快感知。
然后进行驰援。
以机动部队封堵缺口,或者跟越过长城的敌人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