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下一步的方略 (第1/2页)
蔡邕知道林凡是出于好心,迟疑了片刻后还是缓缓开口,“老夫已经辞去了官职,如今已是闲云野鹤,在阳城小住上一些时日倒也无妨。”
他望向一旁的蔡琰,“文姬,你意下如何?”
“女儿一切听父亲吩咐。”蔡琰马上回道。
她的姐妹蔡贞姬如今已经嫁给泰山羊家的羊衜,此时也不在长安城内,这样一来,蔡家在京都内就只留下空宅一个,即便城中发生动乱也不会出现什么损害。
“如此甚好。”林凡欣喜道:“徐州境内的文渊阁最近也陆续建成,下邳城内的要比此间的书院的藏书还要多上三分,在下正想等到明年灾情过去,在那里举办一次盛会,邀请天下名士、文人在下邳共聚,到时还请蔡伯父前去坐镇。”
“兴建书楼让天下人都有书看,此举本就是大功一件,谈不上坐镇,若是老朽真的还有些用处,丁当前往观瞻。”蔡邕对书楼的事倒是十分上心,一听林凡说起马上就来了兴致。
“长生兄的意思,怕不是要让我父女二人在阳城待到明年?”蔡琰听出了林凡的话外之音。
林凡笑了笑,“当然先要二位的首肯,在下早已于阳城准备好一间宅邸和一众仆人,若是有什么其他需要尽管开口便是,哪怕不习惯此地,豫州和徐州境内,只要二位喜欢,想去何处林某都可以代为安排。”
见他说的十分恳切,蔡琰不禁也回忆起最近长安城内的发生的事,城中最近确实乱的紧,西凉兵总是莫名其妙的内斗,前段时日还有两队士兵在护城河边打了起来,其中的一人还因为失足掉进了水里,活生生的被淹死。
蔡邕笑道:“阁下虽由此安排,但也要让我准备一番,至少老夫书房中狼毫笔带来,平日里也能有个消遣。”
见女儿没什么意见,他也不想拒绝,毕竟此地的书籍数以万计,蔡邕没阅览过的孤本不在少数,就算待上一段时日也不会无趣,更何况王粲和阮瑀此时都在城中,他们师徒许久未见,倒是可以好好的叙旧一番。
“长安到此地路途遥远,伯父若是没有必要亲自回去,就请列一个清单,我让人取来便是。”
蔡邕点点头,“也罢,要是再让我这把老骨头坐上几天的马车,一定会被颠散了了事,那就麻烦长生了。”
“在下分内之事,伯父不必客气。”林凡见对方答应的痛快,心情顿时好了起来,之前他真怕蔡邕父女不同意自己的提议,又回到长安城去,两地相隔数百里,鞭长莫及,如果真的发生什么事,确实很难护二人周全。
他又转向一旁的蔡琰,“文姬要是想带什么东西回来,一并告诉我就行。”
“这个要容妾身回去好好想想。”蔡琰转而嗔怪道:“长生兄也真是,我父女二人前来祝贺你和婵儿的婚礼,怎么自打进来就一直说让我们留在阳城的事。”
“文姬,这件事你就听长生的,阳城依山傍水,郊外风景秀丽,气候也比长安好上许多,等我们的婚事结束。”说到此处貂蝉脸色微红的瞟了林凡一眼,才继续说道:“我带你到处转转。”
蔡琰见状当即开口调侃,“你们新婚燕尔,还有空带我转转?”
貂蝉闻言面上越发红了起来,此处人多,她又不好跟对方玩闹,只得笑瞪了蔡文姬一眼。
这时林凡的思绪却转移到别处去。
此时所谓的官道也只是比起普通的道路略微宽阔、平摊一些而已,说到底仍旧是普通的沙土路,平日里倒还算好,可要是敢上雨雪天,要么是路滑难行,要么是水坑遍地,寸步难行。
林凡早就有想法铺设道路,当然他所想的“水泥路”简易至极,比起他之前生活的时代相差甚远,因为毕竟缺少太多必须材料,即便铺设也要一切从简。
不过相比此时的道路来说,肯定也要好上许多,林凡推测在铺设简易的水泥路后,来往各处的速度至少要提上一倍还多,这无论对行军还是贸易都至关重要。
如果不是灾情遏制了发展,让物资变得十分紧缺,这件事早就已经开始,可如今林凡只能将其延后,等到来年秋收,粮草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再去实行。
一旁的小甄宓目不转睛的盯着蔡琰,她在不久前被张氏托关系送来此地,因为乖巧、听话,又知书达理,很快就得到貂蝉和林凡的喜爱。
和别的侍女不同,她经常跟在两人身侧侍候,所以也渐渐的了解了一些林凡的脾性。
甄宓隐隐中觉得母亲张氏的谋划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林凡和传闻中一样,对女色并不感冒,就连貂蝉这种绝世美女在侧都是坐怀不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