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8章 担心 (第1/2页)
吃过午饭,苏良让闫富先在自己办公室这边看着点儿,然后自己呢,则亲自开着面包车,来到了大寨乡供销社。
到1993年这会儿,大寨乡供销社的日子,已经一天比一天不好过了。
原先的时候,农村的集市上面,买卖的东西有限,主要是老百姓能够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
比如说牲口、棉花、青菜等等东西。
集市上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跟供销社里面比较,是没办法比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在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的时候,供销社在贸易里面扮演着绝对权威的地位。
而去年,1992年,随着国家出台全面取消票据时代的政策之后,供销社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到1993年6月份,供销社已经连续四个月发不下工资来了。
不光工资发不下来,大寨乡供销社连进货的钱,都没有了。
不过,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苏良也没办法从集市上面买布,便只能到供销社里面来了。
供销社里面商品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已经四个月发布下工资来了,但是供销社里面的员工,仍然没有感觉到危机,觉得现在是最困难的时期,领导会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走进了供销社里面,看着两层楼的供销社大楼,苏良皱起了眉头:这地方,下一步开个饭店,应该有搞头。
苏良是搞养殖的,对口下游饭店,而自己开饭店的话,肯定更有搞头。
买了一些布料和一双黑色皮鞋之后,来到供销社外面公路上,苏良又回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
到今年年底的时候,这家供销社,就要关门了。
曾经那么繁华的大寨乡供销商,因为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被时代淘汰了。
实际上后来好几家连锁超市,就是从当年的供销社转制之后发展起来的。
“何雪,你觉得,这个供销社,会不会关门不干了?”
何雪跟着苏良,现在她基本上算是苏良的秘书了。
一个十五岁多的女孩,给一个九岁多的男孩当秘书。
何雪的皮肤很白皙,身材微胖,面容耐看,是中年男人的梦想。
不过,九岁的苏良,还在发育中……
“苏总,怎么可能?人家供销社这么大,怎么可能说关门就关门呢?”
确实,别说何雪不会觉得供销社会关门。
估计现在大寨乡的乡长梁华,也不会觉得供销社会关门。
苏良现在只有一米五多,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开车还是有点吃力,必须要站着。
“相比较集市上面的摊子,大寨供销社确实挺大的,但是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啊,这个大寨供销社啊,一点都不大。”
苏良开着车,来到了大寨村张艺华裁缝店。
艺华裁缝店,就在大寨乡初级中学东边第一个胡同头上,一个大木头牌子挂在门口。
这年头,到裁缝店里面加工衣服的很多。
苏良让裁缝店老板给自己做一身小西装,量好尺寸,交付了五块钱的定金。
买布料花了三十六块钱,一双皮鞋是二十四块钱,而加工一身西服呢,则是十五块钱。
两天后来取衣服。
裁缝店的老板,是何雪的亲戚,说是让一块钱的加工费。
今年物价上涨很快,什么都在涨钱,包括人工,包括材料等等。
大寨乡初级中学是去年暑假的时候盖完的一栋教学楼,三层,花了二十万,是由大寨村建筑队建造的。
然后今年建造的大寨乡中心小学,也是三层教学楼,算下来花了得三十几万。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的也非常厉害。
人工方面,在1992年的时候,一个建筑工一天工钱五块钱是正常的。
到1993年,人工的费用到七块钱一天了。
然后这个价格大约能持续两年的时间。
到1995年的时候,人工费用到十块钱一天。
1999年的时候,人工费用到十五块钱一天。
2001年的时候,人工费用到二十块钱一天。
2003年的时候,人工费用到二十五块钱一天。
2006年的时候,人工费用到三十块钱一天。
一直到2018年左右的时候,劳动力人工费用一天差不多到了二百三四十块钱一天了。
当然了,地区差异也很大。
在1993年这会儿,裁缝还是个比较热门的技术活,开裁缝店还是比较赚钱的。
加工一身西服,大约需要一天到两天的时间,收费从二十到四十左右。
具体区别,要看西服的大小,还要看样式。
因为裁缝比较吃香,所以这个年代,裁缝带徒弟的也很多。
谁能想到,后来成衣制品那么多,那么便宜,裁缝最后就直接成了改裤脚的了。
开着车,到了大寨乡初级中学门口,苏良停下了车。
他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从里面走了出来。
是王刚。
1996年苏良上高中时候的英语老师。
不过,这会儿,王刚还在上初三。
他会以全大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凤城师范专科学校,然后三年后回到大寨乡初级中学里面来,给苏良当英语老师。
看着肤色黝黑的王老师,苏良会心得笑着。
然而,他却没法跟他打招呼。
人家现在根本不认识自己啊。
不过,笑着笑着,苏良却又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想到了王刚后来悲惨的经历。
他会找个叫张娜的女老师当老婆,然后他和她老婆会长时间没有孩子。
后来他俩去做试管婴儿。
第一次失败了,两个人很伤心,因为没有孩子俩人经常争吵。
再后来,两个人第二次做试管婴儿。
生了个女孩。
不过女孩十个月大的时候,查出眼睛里面长瘤子。
没有治好,一岁半的时候,花光了积蓄,死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