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纪事 (第1/2页)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傍晚,已经泛起点点春色的洛阳城依旧残留着新年的余韵。
爆竹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夕阳尚未落山,到处已经是炊烟袅袅。就连平日里一日两餐都是汤水的农户在新年间都会咬着牙,割一小块肥肉给家里的孩子们尝尝鲜儿。
从前几天开始街上摆着花灯的小摊渐渐多了起来,摊主在摊子后面摆个小马扎,坐在那里懒懒散散的吆喝着。
不一会儿总能围上一群人,有钱的挑挑拣拣的买,没钱的也来过个眼瘾。时不时能见着三三两两的孩童在街上窜来窜去,他们都剃了大多数头发,剩余的头发扎成了小发辫,活脱脱几个小鞑子模样。
那领头的“小鞑子”拿着半串糖葫芦,一边撒欢跑,一边嚷嚷叫。等他跑累了就将带着鼻涕的糖葫芦分给其他小孩子,每个孩子都舔一口,坐在路边咯咯的笑。
路口的小茶摊也是生意兴隆,不同于路斜对面的茶楼,都是身着儒衫爱听评书的读书人。小茶摊的顾客都是来自各地的赶路人,背着手工艺品来市场贩卖的工匠,被征召来做工的小工,则在小桌前围一圈儿,天南海北的胡侃着,只不过话中总带着舜王两个字。其中不屑者,敬仰者,畏惧者皆有之,谈话间眼睛却不自主的飘向周围,生怕闯进了几个大汉把他们收拾一顿。
且不说众人评论如何,人们口中的舜王张顺此刻正在大明福王府中,整个人懒洋洋的摊在一张躺椅上。躺椅旁边摆着个火炉,火炉边上煨着一圈红薯,香甜的味道充满了整个屋子。
箭儿与柳如是在一旁伺候,一左一右,表面上和和气气。不过两人私下小动作不断,到处别着劲儿。
张顺也懒得理会这两个有点小心思的女人,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椅子扶手,心中想的不是即将到来的官兵围剿,而是如何将前世薄薄的烟囱搞出来。
要不然,冬天用炉子取暖,一不小心一氧化碳中毒,那就死的也太憋屈了。
“老爷,你看这画儿可好看?”红娘子挺着大肚子掀开了帘子。她手里提着一个画着鸳鸯戏水图的精致花灯走了进来,箭儿连忙迎了扶了。
“啊…好看。”张顺被打断了思路,前世什么花灯没有见过,这也算不得什么。不过瞅着红娘子手中的花灯,他突然想到了个好东西,不由笑道:“走,爷带你们做个好玩的。”
“夫人别动,我带如是去去就回,夫人且在房中安坐耐心等候片刻便是。””见大着肚子的红娘子想要跟着出来,张顺连忙拦住,又特意安排道:“箭儿你照顾好夫人!”
遂后,张顺叫上在外间门外守卫的悟空,几人风风火火的来到福王府工匠的住所。
几个眼尖的小管事赶紧进屋,将十几名留守再此的工匠从屋里拖了出来,哗啦啦跪了一地。
“拜见舜王…”
拜声参差不齐,不过张顺原本也不在乎这个。
“你们可有人会做孔明灯?”张顺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
“就是天灯,会飞的那种。”张顺解释了一下。
众人又是面面相觑,不敢接话。等到张顺脸色渐渐变得难看,才终于有个老匠人点了点头,应道:舜王要做多少?今天已晚,恐怕做不了多少了!
“没事儿,今日上元节,我就想做几个孔明灯玩耍。”张顺满意的点了点头。
老匠人带着张顺以及一大帮子人来到了隔壁的院子,这个院子与刚才的相比明显就是做工用的,一个竹制的棚子立在院子一侧,下面有厚实的大木桌。
try{ggauto();} catch(ex){}
分管工匠的小管事从怀里掏出一大串钥匙,将四个厢房的大门一一打开,工具,木料,石料,一应俱全,不禁让张顺感叹福王府真是财大气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