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欣欣向荣 (第1/2页)
“好,”乾隆兴奋的说:“我再来个锦上添花,到了八月,把索伦任命为丰台大营提督,怎么样?”
“太好了!老索那两万人在城外,我这三万人在城内,整个京师就固若金汤了!”
“对了,还有件事,不要通过军机处,你写信给尹继善,就说是我的意思,让他在广州帮我找一个人。”
“找什么人?”
“这个人叫潘启,又名潘振承,字逊贤,泉州府同安县人,康熙五十三年生。”
“康熙五十三年……”吴波在心里默算了一下,道:“也就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找他做什么?”
“他的用处可大了,如果能找到,将来你会明白的。他现在应该刚刚从福建到广州不久,在一家洋行里做事,洋行的东家姓陈,也是福建人,我只知道这么多了。”
“你不要对尹继善说太多,只让他找到人之后,妥为安置,十月里派人礼送到宁波道台衙门候旨。”
明安图布置学部和京师大学堂的官员去各省的巡视考察,发现了很多问题。回京后部里一连议了几次,将情况详细写了折子奏进来。
乾隆看了折子,还不放心,又将明安图及手下几个司的主事一起召了进来,详细的询问了一番,针对各种问题拿出解决方案。
接着,学部里连发了几个部文,朝廷又发了一道上谕。
在乾隆的旨意下,军机处和吏部又接连发文,奖掖有功,降黜失职的消息又不断的刊在邸报上。
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引导下,各省的新学渐渐有了起色,学堂办得越来越正规,招收的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
户部终于捱过了一年的紧日子,到了三月,四口通商半年之后,已经共计征收海关厘金五百余万两。
这差不多相当于北方几省一年赋税的总和了,而且这个数目还在逐月增加。
因为西洋各国能够卖到中国的东西历来都不多,有西洋各国的工艺品、土特产和工业品,但是在中国的销量都不是很好。
以前还有不少英吉利国和荷兰国的商船会将印度和南洋的粮食运进中国来。
但是随着乾隆二年东海、奉天、吉林、黑龙江四省粮食都是大熟,不仅足够养活了关外大量人口,还有很多运到了关内。
国家对粮食进口的需求在逐渐减少,所以流入到中国来的白银比以前更多了。
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出口的货物越来越多,极大的激起了民间生产制造、从业务工的热情。
军机处又数次行文,严令各省一律禁止对过境的客商随意征税,无数的客商不停的奔忙,从景德镇的瓷器到云南的茶叶,各种商品向四个海关汇集,等着装船出洋。
四口通商之后,也改变了在进出口贸易中,广州十三行一枝独秀的局面。
朝廷颁布了新的制度,只要是“身家殷实,赀财素裕”的洋货行,能保证洋行经营的底蕴和对外贸易的信誉,经过审查合格,均可授予经营进出口贸易的许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