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镇魔神石下落,武帝遗宝,抵达朱圣故居 (第1/2页)
大魏皇宫内。
李广孝正在长篇大论。
“陛下,这男女感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一见钟情,一种便是长久相守。”
“许圣许守仁,对陛下您应当是一见钟情,毕竟陛下您风华绝代,许守仁对陛下钟情,倒也正常。”
“而陛下操劳国事,因朝政之事,使得您没有任何时间去关心这些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陛下才对情感之事有所顾忌。”
“可平心而论,陛下您对许圣就真的没有一点好感吗?”
李广孝认真说道。
他是女帝的老师,也算是半个父亲,师者为父,所以整个朝堂当中,他是最关心女帝婚配之事。。
都已经二十四岁了,再不嫁人,难不成想孤独终老?
倘若季灵不是皇帝,那无所谓,可问题是季灵是大魏女帝,二十四岁差不多要考虑子嗣的事情了。
一旦生出皇子,大魏王朝将会更加稳固,百官们也可以松口气了。
尤其是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个许清宵,要长相有长相,有才华有才华,要能力有能力,而且在民间的威望不弱于这位帝王。
最难得的是,许清宵喜欢女帝,这要是联姻,天下百姓都要拍手叫好。
对大魏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老师,朕是讨论国事的,你怎么又说这个?”
女帝开口,语气平静道。
“陛下。”
“您这又是何必呢?老臣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您还怕老臣说您什么?”
“好,既然是说国事,那老臣就说了,陛下若是希望大魏王朝稳固,就必须要考虑婚嫁大事。”
李广孝开口,他换个方式说。
只是这话一说,女帝马上给予回答了。
“倘若是商谈国事的话,那朕对许爱卿,的确有些好感。”
谈私事,季灵说不出口。
谈国事,季灵可以回答。
这就是她的性格。
听到这话,李广孝心中莫名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不过想想也是,毕竟女帝再有手段,也不过二十四岁,政治手段再强,问题是在男女感情上面,也是一窍不通。
有些好面子也很正常,大魏女帝要点面子,不丢人。
“那既然如此,为了国家大事,老臣恳求陛下,与许圣共结连理,为我大魏再添喜事。”
李广孝激动道。
只是女帝却直接摇了摇头。
“不可。”
“此等大事,岂能儿戏。”
女帝态度很坚决,倒不是对许清宵没好感,而是她没做好准备。
此话一说,李广孝愣了愣,但他没有多说,而是看向女帝道。
“那这样,陛下,此事可以拖一拖,也算是让陛下和许圣好好沟通,相处一段时间,只不过老臣有几件事情要告知陛下。”
“若是说的不对,还望陛下恕罪。”
李广孝说完这话,也不给女帝机会,直接开口。
“其一,望陛下不要再这般模样,守仁如今已经成为大魏半圣,虽然喜欢陛下,但若是陛下依旧这般高高在上,换做任何男子都接受不了,陛下要懂得适当之时,给许圣一点台阶。”
“其二,要多多相处,隔三差五也要赐点东西去,倒也不是让陛下讨好许圣,而是对新圣的荣赐,倘若许圣明白,他便会明白,倘若许圣不明白,那也无妨,最起码拉近关系。”
“其三,陛下也不要整日处理朝政,如今大魏外部,已经平乱,蛮族虽强,可大魏王朝龙鼎已铸,踏平蛮族不过是时间问题,内部藩王,也无需担心,眼下藩王没那个胆子乱来。”
“国家内政,六部协调之下,必然使陛下安枕无忧,所以陛下莫要以此为借口,逃避此事,还望陛下三思。”
李广孝提出三个条件,让女帝注意。
这话一说,女帝想要反驳,但看到李广孝满脸坚定的神色后,最终叹了口气道。
“行吧,朕尝试尝试。”
“不过,朝政该处理还是要处理,大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朕还是要时刻戒备。”
女帝给予回答,她能接受,只是朝政还是不能放下。
对于这一点,李广孝并不在乎,只要女帝接受就好,有机会就有可能。
“既如此,那老臣就先行告退了。”
李广孝没有继续说了,而是先行离开,怕女帝回头又反悔。
女帝没有说话,而是目送李广孝离开。
待李广孝走后,大殿内,只剩下女帝一人独自静坐。
实话实说,对于这件事情,女帝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她对这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想过。
虽然很早的时候,她就知道许清宵喜欢自己。
但,但是还是认为许清宵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罢了,可现在看来,许清宵当真对自己十分钟情啊。
可问题是,自己乃是大魏女帝,自己并没有想过婚配之事啊。
只是李广孝今日说的话,又让自己
内心五味杂陈。
万一自己太高冷,许清宵当真找了其他女子呢?之前不就是去了什么桃花庵吗?
此时此刻,女帝脑海当中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自己对许清宵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说没有好感,那是假的。
毕竟许清宵相貌不凡,而且又如此年轻,再加上如今更是大魏新圣。
这身份地位上,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女帝不喜欢太快。
她想慢慢来,在有好感的情况下,慢慢建立感情。
想到这里,女帝最终叹了口气。
试一试吧,也不定如此强求,若是真合适,也就算了,倘若真不合适,那也就算了。
大约小半个时辰,突兀之间,赵婉儿的声音,从殿外响起了。
“陛下,许清宵求见。”
随着赵婉儿的声音响起,季灵刚刚平复下来的心,又动乱起来了。
许清宵求见?
难不成直接上门提亲?
女帝眼神当中难得出现一抹慌乱,但很快她将这点慌乱镇住,取而代之的是平静。
“宣许爱卿入殿。”
女帝开口,不管如何,先宣许清宵入内再说。
随着女帝开口,很快许清宵的身影,从殿外缓缓走了进来。
踏入养心殿。
许清宵直接朝着女帝开口。
“臣许清宵,拜见陛下。”
许清宵作礼,如此说道。
“爱卿莫要客气,朕之前说了,往后见朕,无需行礼。”
女帝出声,望着许清宵,声音平静,但莫名有些紧张。
“陛下,臣此番前来,有两件事情。”
许清宵出声。
也不等女帝说什么,许清宵直接开口。
“敢问陛下,知晓镇魔神石,龙血阳玉,还有八宝佛莲吗?”
许清宵问道。
他已将藏经阁所有书籍全部看完,并没有找到镇魔神石,龙血阳玉,还有八宝佛莲的事情。
压根就找不到。
如今成圣了,许清宵书籍,不到一刻钟就能全部看完,这是圣道之力。
“镇魔神石?龙血阳玉?八宝佛莲?”
女帝有些好奇。
她微微沉思,过了一会,女帝很快想到了。
“龙血阳玉以及八宝佛莲,朕不清楚,但镇魔神石,朕倒是清楚,此物是宫中宝物,朕年幼时,曾看到过,
在朕父皇手中。”
女帝给予回答,同时看着许清宵有些好奇。
“许爱卿为何询问此物?”
她不解,十分好奇。
“陛下,臣需要此物,镇魔神石可曾在宫中吗?”
听到这话,许清宵有些喜悦了,他直接询问女帝道。
“不在。”
女帝摇了摇头道:“此物肯定不在宫中了,朕父皇将此物藏起来了。”
她如此说道,语气十分笃定。
可这番的笃定,让许清宵有些沉默了。
“藏起来了?”
“藏在何处?”
“成了陪葬品吗?”
许清宵有些不明白了,这东西藏起来做什么?也很好奇,是不是成了陪葬品。
听到许清宵如此询问,女帝一时之间沉默,但过了一会,女帝继续说道。
“爱卿,此物对你重要吗?”
女帝没有回答,而是询问许清宵。
“陛下,此物对臣来说极其重要,事关重大。”
许清宵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可他不想隐瞒,因为这东西对自己真的很重要,若是没有这样东西,那异术之祸,就永远是自己头顶上的刀子。
随时掉下来。
听到许清宵面色如此坚决,女帝叹了口气,当下她一挥手。
殿门自动关上了。
养心殿内也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安静。
看到这一幕,许清宵有些好奇了,不过他没有多说,而是等待女帝开口。
“爱卿。”
“镇魔神石牵扯一件事情,一件大魏辛秘。”
“倘若你知晓了此事,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可若是不说,朕知道你不会甘心的。”
女帝出声,她的声音显得无比严肃,面容也极其认真。
“是关于镇魔神石的吗?”
许清宵问道。
“恩。”
女帝缓缓点了点头,当下许清宵直接开口道。
“请陛下明言,臣是大魏新圣,亦是大魏王侯,请陛下放心,不管臣听到任何事情,永远是与大魏王朝一心的。”
许清宵出声,女帝说这么多,显然是一种暗示,而许清宵也没有废话,他需要镇魔神石,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得到。
听完许清宵所言,女帝点了点头,紧接着开口道。
“镇魔神石在父皇手中,而父皇已经驾崩多年,只不过镇魔神石
并没有陪葬,而是被朕的父皇藏起来了。”
“藏在了武帝遗宝内。”
女帝出声,她道出这则辛秘。
而许清宵再听到武帝遗宝这四个字后,心中露出惊愕,但明面上他显得十分平静,没有露出什么表情,反倒是显得好奇。
“武帝遗宝?”
“先皇弄这个作甚?难道是怕大魏有朝一日被外敌入侵?所以藏有遗宝,给陛下东山再起的机会?”
许清宵故作好奇问道。
只是女帝沉默不语,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一时之间,许清宵也沉默了。
因为自己说的话,纯粹就是强行装作不懂。
东山再起个毛。
假设真有这种可能性,得藏多少宝物才能让大魏东山再起啊。
真要有这么多宝物,为什么不留给女帝?好好发展不行?非要留一手?
大魏最缺的不就是银两?有钱好办事啊,藏起来吃饱没事干?
你说是前朝被灭,留下宝物还差不多,可问题是大魏可没有前朝这个说法。
所以自己提出的可能,完全不符合逻辑。
“不是为了东山再起,而是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涉及到中洲仙藏的秘密。”
“不过,不是为了朕,而是为了朕的哥哥。”
女帝开口,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许清宵当场愣在原地。
女帝的哥哥?
太子?
武帝遗孤?
还真有这段传说?
许清宵真的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是真的?
大魏当真有遗孤?
这。
许清宵深吸一口气,说实话入朝堂之前,许清宵也怀疑是不是有武帝遗孤,不然白衣门吃饱没事干做这个干嘛?
可入朝堂之后,许清宵就不觉得有武帝遗孤这个说法了,当真有武帝遗孤的话,六部,国公,列侯,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
自己如今好歹也是平乱王了吧?再加上大魏新圣的身份,跟六部以及武官之间的关系,算得上是极好,不可能不告诉自己的。
只是随着女帝这样说,许清宵即便是不相信也得相信了。
许清宵沉默。
而女帝继续开口道。
“许爱卿,你还愿意继续听吗?”
女帝询问许清宵,这件事情涉及太大,她不想要把许清宵牵扯进来。
“请陛下告知。”
“臣身为大魏一员,有责任承担。”
许清宵开口。
此话一说,女帝深吸一口气,既然许清宵愿意承担,她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朕有一个哥哥,除了少数一些王爷知晓以外,无人知晓。”
“朕的哥哥,原本应当是大魏太子,但当初父皇北伐之时,隐约察觉大魏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
“此人图谋极大,已经不是动摇国本那么简单,一旦让其图谋成功,整个中洲只怕都要沦陷,而且与大魏文宫有关。”
“只是父皇并不知道是谁在幕后,所以他按兵不动。”
“为了引蛇出洞,父皇更是隐瞒了太子诞生的事情,这也是为了保护太子,毕竟当时在北伐,他难以照料太子。”
“至于朕不一样,朕是女子,天下人不会对一个根本不可能继承皇位的女子下手,所以朕侥幸活下来了。”
“随着北伐失利,事态越来越严峻,父皇为了保护太子,命人送走了太子,并且布了后手,将一些宝物藏了起来。”
“镇魔神石,就这样被父皇藏了起来,至于藏在何处,朕不清楚,这些事情,也是父皇晚年时告知朕的。”
女帝开口,这些话从她口中说出,看起来很平静,但许清宵能意识到,女帝登基之前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先帝将宝物藏起来,是为了中洲仙藏,可将太子送出去,为何到现在太子不见人影?”
“先帝晚年之时,太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完全可以接回来。”
许清宵询问道,虽然这话有些大逆不道,但他还是想问清楚一些。
毕竟现在的皇帝,是季灵,而不是太子。
“接不回来了。”
“父皇派人送走太子,是请一位二品武者护送,而那位二品武者,已经死了。”
“没有人知道太子去了何处,父皇临死之前也没有告诉朕,因为他也担心,朕会因为皇位,从而弑杀兄长。”
“帝王家便是如此,没有什么感情可说,所以这成为了一桩疑案。”
女帝尽可能用一种很平静的口气述说,但许清宵听得出来,女帝得知武帝的想法后,是有多难受。
可许清宵没办法安慰,因为换做自己是武帝,自己也不敢说。
毕竟在季灵面前的可是大魏皇位,倘若得知自己哥哥的下落,身为掌权者,谁会放过自己的哥哥?
让其继承大统?自己把皇位拱手相让?
如若是从小玩到大,有深厚感情还有一
丝可能,只是两人之间没有半点感情,女帝甚至都没有见过自己这位哥哥一眼。
这种情况下,武帝的选择没有错,只能说无情了一些,但绝对是一位帝王该做的事情。
“既然无人可知,为何白衣门知晓?”
许清宵继续问道,他敏锐地发现这个漏洞。
此话一说,女帝也平静回答道。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父皇藏的再好也没用,这世间上没有不透风的强,太子的母后,再生完太子之后,离奇逝去,她这一族也被斩草除根,但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有些人已经知道了,所以他们等父皇驾崩之后,立刻组建白衣门,将这件事情散播出去,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朝廷能压制住这种流言蜚语。”
“但白衣门却知道,朕的的确确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大魏太子。”
“只不过,他们认为是朕谋害了大魏太子,登基皇位,却不知道,朕之所以能登基,靠的是藩王支持。”
女帝回答。
又说了一则让许清宵惊讶无比的消息了。
靠藩王支持?
的确,女帝登基是一个谜,毕竟当年武帝驾崩,天下所有人都认为,武帝会选择一位皇族王爷继承大统。
毕竟女子登基实实在在没听说过,但女帝就这么登基成功了,出乎所有人预料,世人都说女帝登基肯定藏着惊天秘密。
可具体是什么谁也不清楚。
而许清宵曾经也有所好奇,女帝登基,各地藩王为什么不动?这个时候动是最好的。
直接造反,让女帝根本没机会反应。
但各地藩王没有这样做,这一点许清宵思考过,最终觉得应当是女帝有什么手段,牵制住了各地藩王,很有可能跟一品有关系。
随着后来自己拜师一品后,许清宵也更加确定这个可能性了。
毕竟自己可是实打实看过一品天威有多恐怖的。
可现在女帝竟然告诉自己,当初她登基,有藩王在幕后支持?
那个藩王这么蠢?想控制女帝吗?这不可能,也没道理,能自己当皇帝为什么要去控制女帝?
就不怕女帝反水?
许清宵脑子飞快运转,很快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陛下,文宫也在背后支持,对吗?”
许清宵询问道。
“恩,有文宫的影子,朕能得以继承,文宫也帮了极大的忙,认为随意挑选藩王,会引来内乱,由自己继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