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赶得巧 (第1/2页)
之后两人又深度分析了名单传达出的另外一些含义,中间康王还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解释。
譬如说,刘贤妃和张淑妃两人虽然没得跟大部队一起去行宫,但对她们俩的“补偿”是被皇帝委以“联合主持后宫事务”的重任,据说之前是以徐贵妃为主导的一个五人后妃小组在管理,但现在是两个人一起当头,这个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
好吧,季雨菲内心又默默地想:山中无老虎,两妃称大王,看来张妃不用扎小人了,二公主也不用太刻意避着了,反正这次也不会再有个张琳出来讨人嫌。
除了后宫,前朝的事康王也进行了科普。譬如说,虽说让大皇子留守监国,但其实后面还有皇帝的两个王叔—仁亲王和礼亲王分别作为辅政和资政。
康王的解读是,皇帝为了减少让大皇子监国这件事的影响,这两位王叔的安排有点类似障眼法。
不过呢,据他对这两位王叔的了解,仁亲王性情刚直,现在当着宗人府的宗令,辅政也是能担得起来的;而礼亲王滑不溜丢,人送外号“陈泥鳅”,有啥难事找他周转也是找对了人。
所以皇帝这么安排,一刚一柔两位资深王叔,辅助皇长子留守京城,于情于理,其实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也挑不出啥毛病。
论起来,大皇子也就比长公主小个一岁,皇长孙也三四岁了,这两年风评也挺好,为人稳重,监个一两个月的国,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觉得大不了的人还是有,譬如大皇子下面的二皇子和三皇子等兄弟,毕竟大家都是同一个爹生的,而这个爹还不能仅仅当做普通人家那样的爹来看。
这种事,康王觉得不用特意跟女儿解释,生在皇家,这是早就应该明白的事,尤其是皇子,就算你不明白,你周围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让你明白。
不过作为女儿,这种事就不要去掺和、也不要多去想了,安安稳稳当个富贵郡主就是。而且,自己作为皇帝的亲弟弟,这些年言传身教的,想必女儿也应该明白,有时候太有诱惑力的东西,其实也不见得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所以康王在跟女儿分析到此后就不打算往下讲了,而是又说起了一件比较八卦的事。
季雨菲:我这父王,上辈子一定是个说书的!
康王的八卦是这么开始的:
“清儿啊,父王跟你说件有趣的事,这件事说明了啥呢,说明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啊!”
季雨菲很想忍住不接话,不过看到康王看向自己的期待眼神,还是摒不住自动开始捧哏:“哦?什么有趣的事?”
康王一脸得意,拿过放在桌上装饰物一般的折扇“啪”的一声打开,呼呼扇了两下,想起来女儿屋里有放冰,便又“啪”地合了扇子,然后在女儿期(忍)待(耐)的目光中开始讲:“刚才咱们说大皇子,让我想起这序齿之事。当年皇兄还是皇长子的时候,他的两个侧妃,先后诊出了身子。刘侧妃先诊出的,过了几天,又诊出了徐侧妃。结果你猜怎么着,后来竟然是徐侧妃先生了孩子,而刘侧妃晚了几天才生。你猜到了吧?对!就是现在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你说好不好玩?”
好玩?有啥好玩的?刘侧妃估计都要气死了吧?前面只有一个长公主,自己的儿子明明可以有皇长孙的荣耀好不?
偏偏康王还沉浸在自己的“有趣”故事中:“而且更好玩的是,这徐妃的大皇子出生在腊月,等到没隔几天刘妃的二皇子降生,却刚好到了正月,所以一来二去的,两人竟然差了一岁,你说有意思不?”
没有意思,如果刘妃在这里,估计会扑过来打人。
所以这就是康王说的“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倒也是有那么点意思,下次见到大皇子,可得好好看看,不知有没有可怜的二皇子帅…
这边的父女俩这么聊着天,一个下午也就打发过去了,等到晚上点了灯季雨菲在屋里想着是否要找康王问下去行宫要带什么时,流苏在外面扬声禀报:“郡主,三公主来了!”
MD,不是去天香楼吃饭了么?难道天香楼已经被她吃倒闭了,所以现在改上康王府来继续蹭宵夜?“不见,我要睡觉了!”恕不招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