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浩劫重生 > 小行星带(资料)

小行星带(资料) (第1/2页)

小行星带(astrod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现。目前的小行星带包含两种主要类型的小行星:富含碳值的c-型小行星和含硅的s-型小行星。

小行星带(astrod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现。由于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通常称为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

密集的小行星带

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万有引力以外,木星的万有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目前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安全通过而未曾生意外。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另外,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1766年德国天文学家提丢斯(j.ttus)偶然现一个数列:(n+4)/10,将n=0,3,6,12,……代入,可相当准确地给出各颗大行星与太阳的实际距离。这件事起初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德(j.od)得知后将它表,乃为天文界所知。在1781年现天王星之后,进一步证实公式有效,波德于是倡议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也许还有一颗行星。

1801年,西西里和皮亚齐(g.plazz)在例行的天文观测中偶然现在2.77au处有个小天体,即把它命名为谷神星(crs)。

1802年,天文学家奥伯斯(h.olr)在同一区域内又现另一小行星,随后命名为智神星(pallas)。威廉·赫歇尔就建议这些天体是一颗行星被毁坏后的残余物。到了1807年,在相同的区域内又增加了第三颗婚神星和第四颗灶神星。由于这些天体的外观类似恒星,威廉·赫歇尔就采用希腊文中的语根astr-(似星的)命名为astrod,中文则译为小行星。

拿破仑战争结束了小行星带现的第一个阶段,一直到1845年才现第五颗小行星义神星。紧接着,新小行星现的速度急速增加,到了1868年中现的小行星已经有100颗,而在1891年马克斯·沃夫引进了天文摄影,更加速了小行星的现。1923年,小行星的数量是1,000颗,1951年到达10,000颗,1982年更高达100,000颗。现代的小行星巡天系统使用自动化设备使小行星的数量持续增加。

计算证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