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用谐音把话说圆 (第2/2页)
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奔出门外,把皇门边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砸了个粉碎。
皇上喝道:“顽童!这又如何解释?”
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陛下,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
“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祝吾皇江山坚如铁桶。”
皇上高兴极了,下旨封薛登为“神童”。
谐音是一语双关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薛登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把话说圆了。
一日,小君请了两位要好的朋友到家中小坐,几人猜拳行令,好不痛快,谈及三兄弟友谊,更是情深意笃。小君掏出好烟,一一给两人点上,然后又点上自己的。谁知当他熄灭火柴扭头准备劝酒时,却见两位朋友吊着脸。小君一寻思:坏了!三个人不能同时用一根火柴点烟,因一根火柴点三次火的谐音是“散伙”。
面对这尴尬的场面,小君并没有用“对不起”、“请原谅”等客套话解围,他一笑说:“咱们这地方都说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的意思是‘散伙’,我感到不对。我的解释是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是三个人不分你我,是‘仨人一伙’的意思。所以今天我特意用一根火柴点三支烟,我们三人今后永远是一伙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哥们儿,你们说对不对呀!”经小君这么一解释,两位朋友都乐了,“是!我们永远是一伙的。”
小君面对尴尬的局面,遇事不慌,巧妙地用谐音解释了词义,反贬为褒,不仅使误会消除了,而且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篇末点睛:
有时候出错是不好掩盖的,因为欲盖弥彰。这时候需要的是打破那种不快的气氛,让大家都能够释怀。用谐音把话说圆,就是让大家释怀的一种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