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不属于我的北京(一) (第1/1页)
寒假结束了。还没从梦里复原的我又要回到真实的厮杀中。李东明也正常出现了。慢慢地全系都知道我是他的女朋友,即使我还停留在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好人的状态中。他也没有明确地表示他喜欢我,小说里那些明确的表白仪式他从来都没有搞过,最明显的一次就是那次让别人替他送了我99朵玫瑰。其他时间,连拉手都没有,更多时候,他像个真正的大哥,带着一个小妹妹,纵容着我,让我开心,时不时地带我出门去改善伙食。有的时候,我真的希望重新投胎一次,投到李东明家里,变成他的妹妹。那样,我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了。像我这种人,真的是从投胎开始,已经输在起跑线了。至于别人口中的爱情,我从来没有现过。我一直在反复地在各种场合澄清我和李东明的关系,但是所有人对我心里的真相都无动于衷。我开始相信,有的人最终走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真的相爱,而是因为别人认为他们应该在一起。
我已经不再打工,日常开销都是李东明接济。刚开始时,我对拿他的钱非常小心,一个月只从卡里取一千块钱,还仔细地在本子上记着帐。这是我借的,我要还的。不用打工的日子很舒心,我每天看自己爱看的书,图书馆去的比谁都勤。我的网络小说连载因为更新快,又跌宕起伏,粉丝也越来越多。我不太喜欢经济学,我还是喜欢文字的东西,课业比唐糖她们差很多,每次都只能勉强及格。李东明建议我应该在学生会上多下点功夫,多找点实习的工作,不然简历没那么好看。我觉得他说的对,也想在外联部的工作上多出点力。
暑假快到了,外联部在为新一期的迎新做准备。李东明说:“我带你去拉一笔大一点的赞助,上大二以后你要争取当个外联部副部长,这样大三做部长才顺理成章。我毕业以后,虽然能帮你说得上话,但是如果你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也不好安抚别人的情绪。这样的学生会履历写在简历上,才能弥补一点你学业上的问题。但是,你自己还是要上心,无论你多喜欢写东西,毕竟经济类工作才是你毕业以后要养家糊口的本钱,要好好上课好好考试。另外,你也该买几身好衣服了。你每天写小说,在学校不出门,可是出去谈事情的时候也得有点装备啊!我都没见你买过衣服。哪有女孩子不买衣服的?!你看看你们宿舍那些姑娘,哪个不是天天逛街?!”我才刚上完大一,就被他一直计划到工作面试,一方面,他的计划让我很安心,另一方面,这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让我觉得无趣。这就是人内心的挣扎,流浪时期待安稳,安稳时憧憬自由。
无论怎样,眼前的事是要解决的,该买衣服要买,该去谈赞助要去谈,该争取外联部副部长也要努力争取。未来是什么样,谁也没把握。李东明的路虎车我已经可以熟练地爬上爬下,还放了自己喜欢的CD在里面。从冬天到夏天,我每隔几天就会在这个车上被他带去北京城的不同地方。有一次,我们宿舍去香山玩,其他人都是转大巴去,他带我开车去了。春天的香山没有红叶,但刚刚解冻的泥土的味道也有别样的清新。别的车都不可以开进公园里面,唯独放他的车过去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经常来熟悉了。我觉得很奇怪,哪有人会经常来香山这么偏远的地方。而且,他平时都在学校,就算是偶尔出学校玩,我也都知道,没见他经常来香山。北大到香山,坐公车需要一个小时,她们比我们先走了半个小时,这会儿还没见到人影。我和李东明在山路上来回走走,那草说绿未绿的,没比城里的柳条新绿好多少。时不时有些山风飘荡过来,说暖还寒。我缩着脖子避风的时候,李东明不见了。我大喊:“李东明!”听到下面有人喊:“这呢!”我低头一看,他跑到路两边两人高的深沟里了。说是深沟,实际是一个70度陡斜坡下的干净草坪。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冲了进去,这会儿正优哉游哉地躺在没人的草地上。太阳马上升到正中了,这个山谷里,没有一抹暗色。他躺在一片暖绿里旁若无人。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自在的样子,平时他大多数时候都是板着脸。习惯了他那张板着的猿猴脸,现在看到他悠闲放松开的五官,反而有点不适应。他拍拍身边的草,闭着眼说:“躺会儿吧。”我本能地回嘴说:“神经病,谁要跟你躺一起!”他睁开眼,那小眼睛因为被阳光晒着,眯缝着,让人看不见眼神。他大概是在看着我,笑得很笃定:“以后你会习惯的。”
他这话让我浑身不自在。好像我除了欠了他的钱,还欠了他一辈子。我也明白他肯借我钱,自然是因为我比别的女生要关系近一步。我希望关系近一步,但不希望是他说的那样的一步。我希望他就像他刚开始时跟我说的那样,刚失恋没多久,还没打算谈恋爱,肯定不会追我。否则,动心后的局面,对他或者对我,都是亏欠。宿舍的女生们很快到了,她们起哄说我见色忘友,一个人跟着李东明开车进来,悠闲自在。我们都太小,也太不懂北京的世道,除了沈晴这个北京地头蛇,没人知道开车进来意味着什么。沈晴偷偷告诉我:“李东明那车牌可不是一般的车牌,不然不能轻易就开进来。”我脑子里反复回荡着“不是一般的”,那是“几般的”?沈晴看我一脸懵逼的样子,补充道:“他爸爸肯定不是开酒店开公司那么简单,走着瞧。”我一下子后背直冒凉气。按道理,我该高兴。毕竟他一直对我那么好,那么他来头越大,对我越是好事。就算不是男女朋友,有这样一个师哥罩着,也是好事。但,被沈晴提醒的这一瞬间,他的沉稳,他的阔气,他对家庭的避而不谈,他时不时流露出的对一切事情的不屑和轻易搞定,都让我不寒而栗。这种感觉,就像“在劫难逃”。时隔多年以后,想起当年的那种不安,我更加相信一点:人的感觉往往比理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