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刀架脖子上最好使 (第2/2页)
但是回过头掂量了一番自己手里的刀子之后,崇祯皇帝觉得随便你们憋去呗,只要有人敢死,朕就敢埋。
不对,是敢诛九族。
被崇祯皇帝派出去的御史们也觉得奇怪。
被派出去的御史们并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直接分头交叉行动。
也就是说,一组人会先去苏州,然后再去松江,之后是常州和镇江。
另外一组则是想反的顺序,还有一组是随机去哪个地方。
反正四个地方,一共是三伙御史分开行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番子跟随,美其名曰保护御史大人的人身安全。
对于崇祯皇帝如此的关心,御史们还能说什么?
三组御史毛都挺失败的,最后揪出来几个有问题的县令就返回京城复命去了,至于县令往上的,则是一个都没有查到。
这让新任的御史头子吴远新很不开心,只能在把手下的御史们给痛骂了一番后了事,自己则是拿着御史们的回报去觐见崇祯皇帝了。
其实出现这种儿的情况,本身就在崇祯皇帝的意料之中。
陈尧言被下狱的事儿,根本就没有瞒着任何人,别管是谁撺掇的这个笨蛋,或者是他自己干出来的这事儿,反正他被抓的消息传回浙江的速度肯定要比御史们更快一些。
而单凭这些个非专业会计出身的御史们去下边查访,如果能查出什么问题来那才是见鬼了。
估计这三个倒霉的县令也不过是别人推出来的替罪羊,或者说是给御史们一个交待,让他们早早回京而推出来的倒霉蛋而已。
但是有这三个倒霉蛋也算是好事儿,起码稻草人又能多三个了。
当然,这三个稻草人是没有资格悬在午门的——起码也得是六科给事中往上的级别才行。
最后的结果就是,三个倒霉蛋被崇祯皇帝派人制作成了稻草人之后,又送了回去。
从哪个县来的还回哪个县去,然后挂在大堂之上。
崇祯皇帝相信,就算是后来者最后可能也要被挂上去,起码在刚开始看着这三个稻草人的时候是会老实一阵子的。
而且,还有马维骃在暗中查访,虽然说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指望马维骃能揪出来什么大贪大恶之徒,可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只是这一杆子打下去,倒还真打出来一条大鱼。
镇江府知府刘文府干出来的事儿挺乐呵。
崇祯皇帝明旨天下永不加赋,可是这家伙偏偏又想出来别的名目给加回去了。
可是加的这部分赋,刘文府根本就没有交给崇祯皇帝一文钱,而是自己笑纳了。
而且刘文府聪明就聪明在,专挑一些穷乡僻壤的小村子,平时都不怎么与外界接触,甚至于在大明官府里都不容易找到记录的那种小村子。
彼其娘之,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就是一边挖着自己的墙角一边还要嘲笑自己是傻缺的行为。
这个不能忍。
而且更操蛋的是,马维骃在查访过程中身份暴露,差点儿就被这家伙派去的人给弄死。
如果不是有锦衣卫受命跟着马维骃,估计这消息根本就不会传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崇祯皇帝心情不爽,就会有更多的人会跟着不爽。
而刘文府无疑就撞在了枪口上面,而且是加特林级别的枪口。
谋杀朝廷命官,罪同谋反,而刘文府这家伙企图干掉崇祯皇帝派出去的秘密御史,这事儿能忍?
反正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表示平时没事还想找点儿事,现在有事那就更不能忍了。
崇祯皇帝干脆直接命令锦衣卫去仔细搜集这家伙的证据,顺便再栽赃一个谋反的罪名。
直接弄死算逑。
所以刘文府在自己被抓的时候,看着锦衣卫从自己家后院里翻腾出来的龙袍玉玺等物时,精神都是崩溃的。
以前就知道这锦衣卫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也太坏了,自己不过是贪点儿小钱,怎么就他娘的栽赃自己谋反?
然而再怎么辩白也没有用,龙袍是实打实的,玉玺也是实打实的,这玩意做不了假——都从你家把这玩意抄出来了,还说自己不想谋反?
整个浙江都沸腾了。
原来还真有个纯爷们打算谋反。
可是你要谋反你早说啊,说完了就举旗啊,兄弟们兴许就跟着你反了呢?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的刘文府明显就成了一只鸡,用来儆猴的鸡。
自己被凌迟一千二百刀处死,九族一体死绝。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七岁以下的儿童倒是没有被一起砍头,但是同样被流放三千里。
原本因为刘文府被抓还有些想法的浙江一众读书人和大商贾们这下子算是熄了心中的念想了。
太他娘的吓人了,九族啊,几百口子啊,说砍就给砍了,倒霉的刘文府干脆就是一千二百刀给活剐了的。
啥也不合计了,干脆老老实实的等着陛下派人过来收税得就嘞,至于是税监收还是官府收,到时候看朝堂上的官老爷们怎么向陛下争取吧。
这等遭遇要是放到自己身上,想想都害怕。
反正都是为了大明做贡献,税收最后也会落到百姓身上,自己也骄傲啊。
而这些文人们和商贾们的反应被锦衣卫汇报到京城之后,接到消息的崇祯皇帝也是哭笑不得。
商税商税,主要针对的就是商之一道。
现在的大明,把读书人惯的有些太过了,很有些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就骂娘的感觉。
果然,还是刀子架在脖子上比较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