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太阴 (第2/2页)
武学之中,要新创一路拳法剑法,当真何等不易。若非武功绝高,又有过人的才智学识,决难别开蹊径,另创新招。像华山派这等开山立派数百年的名门大派,武功中的一招一式无不经过千锤百炼,要将其中一招稍加变易,也已极难,何况另创一路拳法?虽然听名字是仿照武当派的《太极拳》而创,也是极为难得了。
岳不群说道:“岳某师妹过溢了,岳某翻阅了华山派历代先辈对《武当太极拳》的描述和研究,以及先父对《岳氏太极拳》的一些想法,磕磕碰碰近十年,才偶然创出一门类似太极的《太极拳》来。”
冲虚道长说道:“岳先生不用过谦,即使修改一路拳法,也是极难得之事,何况自创拳法。岳先生可愿与贫道以太极切磋一番?”
岳不群道:“久有此愿,还请冲虚道长手下留情。”
冲虚道长大笑请岳不群和宁中则至后殿,又来到一个小练武场。各人在旁站定,岳不群与冲虚道长站于场中,互施一礼后,皆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
冲虚道长先一步上前一式“单鞭手”,岳不群还之“云手”,冲虚道长又一式“手挥琵琶”,岳不群一式“揽雀尾”,冲虚道长再一式“双峰贯耳”,岳不群一式“白鹤亮翅”,两人你来我往慢悠悠轻飘飘的打着《太极拳》,并无半点烟火气,实则十分凶险。《太极拳》虽说是以柔克刚,其中更有十分刚猛之劲,如“双峰贯耳”“搬拦捶”“撇身捶”“肘底捶”等等招式,无不有开碑裂石之劲。两者的《太极拳》招式名称有相同,但是具体招式并不同,而且使力运劲之法更不相同。
《武当太极拳》可谓纯内家拳法,杀伤性极大的战阵之拳,一招一式莫不带有内力运劲之法,圆转如意,以内劲沾滞对手,随已之劲而动,既有柔劲的绞杀方式,又有刚劲的捶击方式,可谓七柔三刚。又多了粘、引、挤、按等内力运劲之法,以静制动,后制人。
而《岳氏太极拳》与后式的公园式太极拳极似,招式多仿后世大路货的太极拳,对古内家太极拳参照极少,运劲之法多是内外结合,外劲仿后世之法,内劲仿空明拳之法,借力打力,卸力守御,可谓九柔一刚。以守为攻,以不胜为胜。威力上当然是冲虚的古法《武当太极拳》更胜,但易学度和守护程度却是新《岳氏太极拳》更胜。
两人交手半个时辰,招式运用了三遍,才相互收劲立定。岳不群问道:“冲虚道长,不知岳某之拳与贵派《太极拳》有无相通之处。”
冲虚道长摇头笑道:“虽然贫道的《太极拳》未明太极之真意,但也看得出来,岳先生的《太极拳》虽然高明,与武当的《太极拳》拳意类似,皆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圆转如意,一招一式,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但是在运使劲力方面,却并无太极之阴阳转化,刚柔并济之意。纯是一味的至柔守护,绝无伤敌之意。与岳先生谦冲自牧的品性甚合,与道家上善若水之意甚合,亦与恒山派的《万花剑法》甚似。虽说也是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之法,但还称不上太极,可称为《岳氏太阴柔拳》。”
岳不群笑道:“冲虚道长武功见识远胜岳某,说岳某的拳法是《太阴柔拳》,那自然是对的。岳某多谢冲虚道长为之改名。”
冲虚道长赞道:“岳先生太谦虚了,贫道惭愧之极。想岳先生年不过三十许,功力不及贫道,但武学修为却更胜贫道。如岳先生日后能潜心锤炼此拳,想来二十年之后,定会成为华山派一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