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后记 (第1/2页)
我有一个习惯,很难定论是好还是坏,所以只能笼统地讲,我有一个习惯。
如果不是出于必须,出于一些不可抗的原因,我几乎从来不看自己从前的作品,这是一种执念。
在我年少时,也曾经听写作的前辈和朋友形容过自己与作品的关联,有人将其称为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意味着创作等同于精神分娩,亦有疼惜之意。
而我一直将作品与我的关系形容为“我褪下的一层皮”,这个说法或许不是那么优雅和美好,却是我内心最为诚实的一种概括。
这本书的老版出版于2010年,那一年我23岁,写完这本书之后,开始长途旅行。
2010年之前的独木舟,是贴着地地道道的“长沙”这个标签的女孩子,我懵懵懂懂地知道自己有些憧憬和向往,但囿于自身的视野和经历,一直无法明确方向,像是生活在一团黑暗里。
那种黑暗既有温柔,且充满安全感,如果肯安分守己的话,确实是喧嚣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一个避难所,可我想要在这种黑暗上弄出一个口子来,钻出去,去承接炎炎烈日或是兜头的暴雨。
之后我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情,以及因为这些际遇而作出的某些决定,从任何意义来说,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接下来几年,甚至更为长久的时间里的人生面貌和生活轨迹。
如今时间过去了五年之久,当然很多事情都有了一些变化,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主观上你曾经认为一定不会改变的,也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客观因素,或者疏离又或者更加亲密了。
但是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来说,这五年的时间我其实只潜心于一件事情。
我想要真正理解自己的命运。
当年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片段我曾经犹豫过是否要写进故事。
童年时,因为家庭的缘故,我一直漂泊不定,肉身和心灵双重的颠沛流离甚至让我在成年后很长时间之内对这个世界都保持着警惕和疏离感。
而每每追索少年往事,脑海中总是有一个画面。
小学五年级的冬天,我转学到另一个城市的某所小学。周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从外婆家去上学的路上有一个货运站,荒草长得比人还高,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座山一般的煤堆。
那时我只有一双白色布鞋,很容易弄脏,弄脏了回去就会挨骂,所以特别不愿意回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