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山2 (第2/2页)
样本在躯干底端的肢体与顶端头部有着相同的排列方式,但要更粗糙,而且有着不同的功能,勉强可以把这半段为下肢。躯干下端直接相连的是球根状的伪颈,结构类似于上端的脖颈但没有腮状的器官。
再下面是淡绿色的五角星形肢体,肌肉达且非常坚韧。五条肢体长四英尺,在尖端变得尖细。肢体根部直径七英寸,尖端直径两英寸半。肢体的尖端生长着淡绿色的三角形膜状物。每张膜上有五条类似经脉状的东西,长度达到八英寸、底端宽六英寸。这可能是脚蹼、鳍或伪足,因为还不能判断这是什么生物。
从海星状排列的肢体那五角形的五个内角中均延伸出两英尺长的淡红色软管,一样也是渐渐变细的,根部直径三英寸,尖端一英寸。尖端都有小孔。所有的部分都是皮质的,非常坚韧且极具弹性。四英尺长、带有脚蹼的肢体无疑是依靠某种方式来进行运动的,可以看出其具有非常强壮的力量。
在现样本时,所有的肢体都紧紧地贴在伪颈和躯干的底端,和上端的情况一样。
科考站存留了非常详细的关于样本的描述,但是却没有公开表给任何政府单位或者是学术组织。研究过的专家于第二年就离开了营地,而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营地内的人员除了少数几名专家以外,也没有太多人知道详细信息。
波尔卡乔夫是少数参与了当时样本的掘工作并且一直留在营地的人员。最近考虑到由于资源问题,还有支持项目的资金问题,“东方站”即将关闭一段时间。南极极点处气候异常恶劣,“东方站”所在的位置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常年温度都在零下七十度左右,而又记录的最高气温也不过是零下十二度。
从今年的十一月底开始,南极极点的气候就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经常可以观测到风暴形成,而气象学家对此却没有什么头绪,他们找不到气候成型的规律。看起来好象是随机性的形成了这样的风暴。由于这样连续的,无规律的暴风侵袭,加上原本就极端恶劣的环境,使得“东方站”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办法得到补给了,在计算了还剩余的囤积物资之后,研究人员决定近期内关闭“东方站”乘着风暴的间隙把人员撤离出去。
波尔卡乔夫坐在屋子里,他戴着手套翻阅着文件记录。即使在室内,暖气有充足的供应,但是依然让人感到异常寒冷。在这里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因为极端环境导致身体奔溃。波尔卡乔夫翻阅的是关于“东方站”记录的历次苏联探险队在极点附近的探险活动。其中有一部分的记录非常的有趣,“东方站”建立与1957年,而在建成后的第二年,就出了一次事故,一支由六人组成的科考探险队失踪于极点附近。
之后多次前往搜索,却都没有现这支失踪的探险队。二这支失踪的探险队所遗留的探险记录却被现了。上面提到探险队从“东方站”出之后在前往极点的探索途中,他们现了一片从来没有观测到过的南极地形。据说在极点附近有一个海拔极高的高原,而那探险队之后曾经尝试登上那片高原。
在登上去之后他们的现更加令人惊奇,在那片未知的南极高原之上,耸立着一片山脉,山脉高度超过了珠穆朗玛峰。探险队最后的就记录提到他们尝试进入那片山脉进行探索,之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奇怪的是在那探险队之后,苏联又组建了数次靠近极点的探索活动,并没有现那支探险队提到的关于那片神秘的南极高原,还有那些高过珠穆朗玛峰的山脉。
而一直到波尔卡乔夫参与的那次探索活动中,他们的探险队在靠近极点的区域进行钻探工作,现了那个奇怪的样本。
而他们的探险队也观测到了那片南极高原,但是由于原计划准备的设备和资源并不足够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他们只能把那个样本带了回去。波尔卡乔夫还保存着当时他们拍摄的关于那些山峰的照片。由于距离可能太远了,再加上当时的气候原因,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只有勉强可以分辨出来的一个大概轮廓。
外面又刮起了罕见的大风,从声音判断异常的猛烈,即使是最牢固的窗框也被风的压力弄得“吱吱”作响。“东方站”的所有人员都躲进了室内,而没有人注意到,就在附近的一片天空,一个黑色的,带着六只膜翼的,纺锤体身躯的东西在狂风中盘旋,然后直直的朝着远处飞去。在云层之上看过去,就可以看到,从远处稀薄寒冷的空气中慢慢显现出来的巨型山脉。
山脉的顶峰已经远远的在云层之上了,所以那里压根没有积雪。没有积雪的部分,显现出这些山峰的外形,由无数巨大的黑色立方体岩石堆积而成的形状。而在那个飞过“长城站”营地并且绕过“东方站”的黑色不明物直接飞上了那片山脉的顶峰。在高度一万米以上的天空中,一个细细的悠扬的,但是怪异至极“笛声”来回的飘荡,萦绕在山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