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担忧 (第1/2页)
前朝后宫不知多少双眼睛眼巴巴的望着乾清宫呢,太医们和乾清宫的奴才都被严禁外出,她再不出去走走,不知多少人都要等不及了。
眼见内阁那边迟迟拿不出章程,前线的告急情报雪片似的一封接着一封传递上京,内阁几位成员包括六户主事官及相关人等,已经分不清什么是上朝、什么是下朝,整天就忙着聚在一起争吵不休。兵员补充、粮草后勤等事宜倒能很快达成一致,唯有南疆军队前方主帅是否更换及如何应对南越国二事上始终不能统一意见。直到最后惹得皇帝震怒,内阁才不得不拿出了方案,将主帅简辽撤职,暂为副帅,将原副帅计秉毅提拔为主帅,统领三军,全权负责作战事宜。
而针对南越国调兵遣将一事,则由右相齐良生为使节出使南越国,向对方晓以利害,使之退兵。
齐良生此行乃是受简氏一派所激,愤而主动请缨,皇帝虽然也知道他并非合适人选,在众口一辞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也无可奈何,只得在副使身上大做文章,欲寻出一名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性子圆滑稳妥又能顾全大局相机行事的副使。
原本,皇帝是想让甄老爷同行,但齐良生一走,他又病着尚在恢复中,甄老爷再走,内阁便再无人可让简阁老等顾忌,且户部的一摊子事这个时候也是万万乱不得的。皇帝甚是无奈,只得命人举荐。
不料除了几个态度不明不言的,余者几乎一致举荐甄老爷。都说甄尚书堪当此任,将皇帝堵得脑子又一阵一阵的晕。好在齐良生站了出来,压根不管有没有伤到谁的颜面,直言此时甄尚书断断不能离开上京。不然前方粮草供应谁来调动负责?皇帝一听正中下怀,立刻就表态赞同齐右相的话,众臣见皇帝态度如此。也不好意思跟皇帝对着干,甄老爷自己也暗自松了口气。
而后,甄老爷便向皇帝举荐了一人,乃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方瞻。皇帝对这个方侍讲虽然从未听过,但他相信甄老爷不是那等信口雌黄之人,立刻传旨宣方瞻觐见。
方瞻人过中年,面皮白净。须髯飘飘,双目沉静,一派儒雅,戴着官帽,穿着天蓝色鹭鸶补服的圆领官服迈步而来。恭敬有礼中透出一股自然流露的从容淡定。虽初次见驾,却不见一丝慌乱与局促,更不像有的人,早已脸色白、腿脚抖、冒了一脑门的汗。
皇帝见了如此心中便先满意了几分,待问得几句话,得知他本籍便在与南越交界的永州一带,更是心中大定,略略考问了几句,便封他为副使。随同主使齐良生一同前往。
方瞻谢恩之后,又向皇帝提了个要求,表示要带自己的长子方泽同行,皇帝诧异相问,方瞻便解释长子方泽幼时曾在南越生长过一段时间,熟知南越风俗民情。更能说的一口流利的南越话。皇帝问明了方泽如今在御林军中供职,乃是一名普通侍卫,更是深感诧异,便准了方瞻的请求,钦点方泽随同使者一起出使南越。
齐良生带着方瞻下去准备,皇帝又留了甄老爷说话。
“那方瞻胆识过人,仪态不俗,看起来也是个饱读诗书的,又是这般年纪了,怎么只是翰林院一个小小的侍讲?这个侍讲,朕还从未见过!”皇帝的声音带着些许不满,眉头也微微蹙了蹙。
翰林院侍讲,主要的职责便是轮流为皇帝讲书,皇帝却从未见过他,岂能不恼?
甄老爷忙躬身向皇帝禀道:“万岁有所不知,这方侍讲是去年才进的翰林院,照规矩,得明年方有资格给万岁讲书。”
“哦?”皇帝越诧异,问道:“那么他从前在何处任职?”
甄老爷也有些迟疑,顿了顿,说道:“听闻他本是地方上的一名小吏,因学识渊博,地方长官便推荐来到翰林院,候补了两年方进了翰林院。”
皇帝闻言不禁笑了笑,又道:“既是如此,爱卿如何知晓他这一等人物?”
甄老爷也笑了,有些不太好意思回道:“皇上是知道微臣的,微臣平日里没什么别的嗜好,闲了就爱去书局转转,上茶馆坐坐,恰好在琉璃路广文斋那一带碰见他几次,一来二去便相熟了些。”
“原来如此!”皇帝点了点头,却又仍有些不太满意道:“既是爱卿知晓了这一等人物,怎么不早早向朕举荐呢!像这样的人才,可不多见了!”
甄老爷仍是不慌不乱,笑道:“横竖他已是翰林院的侍讲,陛下迟早会见着他的,微臣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多此一举,所以便不曾向陛下提起。”
皇帝怔了片刻,无奈失笑道:“听起来倒也是的,怎么说都是你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