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礼成,朝立 (第1/2页)
,冠绝新汉朝
天嘉元年,年末,朝廷迁关中。
落户此地之后,倒是引起了不少风波,因为这突然之间来了一个朝廷,可是不同于两王当初搭建的小朝廷。
江左朝廷,严格算起来也是一个割据政权,但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在规模上还是犹有过之的,尤其是等关中衰落,两王立佛借胡,局面为之一变,很多原本跟随过去的家族,也就纷纷弃之而去,或者归于江南,后者北上玄甲。
不过,陈止的态度始终明确,到了他的地盘,世家的权柄就要受到削减和压制,所以大部分的世家,只是基于狡兔三窟的想法,分出一两支脉,过去占个位置,关键的重点,还是要经营江左。
按照后世史书,以及教科书上的说法,那就是这些世家,当时还心存侥幸,认为统治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的南方朝廷,因为占着正统之名,所以将主要的精力还放在南边,并且妄想着这种局面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但是中原人民期盼统一的心情,是无法改变了,经过了新汉末年的战乱,三十多年前,天下三分时的苦难记忆,又重新浮现人心,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于重新统一前的北方政权更加的拥护。”
“北方的玄甲军政权,倡导技术,拥有更为先进的政治体制,更拥有着先进的战术思想,在两者的武装下,训练处了冠绝天下的军队,这成为了以北统南的基础,并且最终获得了实现。”
“当然,玄甲政权依旧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为了安抚北方的基本盘和根底,不至于因为定都关中,影响到军队的根基,于是以‘燕’为国号,并且依照旧例,提拔了一部分旧部,塑造了新一批的勋贵集团。”
……
无论后世对此是如何评价的,但至少朝廷再次落于关中,还是难免激起当地一些势力的反应。
无论是当地的世家,还是胡人部族,乃至是宗教势力、流民团体,一时之间都难免会有抵制心情。
只不过,陈止在推动迁都之前,早就在关中留下了一批玄甲军,让他们厘清了当地势力,镇压了各方念头,再加上连蜀地都被一并平定,南北就有了呼应,还绝了关中一些人南下的心思,于是朝廷再来的时候,风波就少了许多。
不过,随着各方世家被强行迁徙过来,还是难免再起波澜,不说这些世家的不情愿,以及在各地闹出的大小事端,就说他们这么多人聚集过来,令长安周边的京畿之地,人口陡然之间暴涨,令各方面的问题都凸现出来。
发展到了后来,甚至连正常的生活起居都受到了影响,造成了一连串的矛盾。
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科举出身的官僚,在经验上还有许多欠缺——这次迁都,为了毕其功于一役,防止又有诸多弊端,陈止将这些办事的人员,都换成了北地出身的官员。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这几年中通过科举出身的,对玄甲政权有一定的忠诚,在办事上自成体系,但多数还是年轻人,骤然担负众人,终究难免疏漏。
但好在有陈止给他们撑腰,又有玄甲军保驾护航,所以在经过一番折腾之中,终究还是让迁都事宜走上了正轨。
try{ggauto();} catch(ex){}
前前后后,几乎用来三个月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