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女判(上) (第2/2页)
“纳米级墨晶,能吸收人类负面情绪转化为能量。“她敲了敲屏幕,“和你曾祖写的'怨气凝而不散'一个原理,不过现在...“
画面突然切换成物流监控。深夜的纪念馆里,黑色结晶像活物般爬进《画皮》展柜,把数字化文档篡改成:
「白小楚,男,25岁,画皮师」
「危险系数:SSS」
“你们蒲家造的孽。“李炎嫣冷笑,“当年没超度的冤魂,现在通过大数据复活了。“
蒲小倩冲回店里时,白小楚正在给客人画“人皮美瞳“。
他的化妆刷蘸着特制颜料,笔尖扫过顾客眼皮的瞬间,瞳孔立刻变成《聊斋》里描述的“重瞳“。
“别动!“蒲小倩一把拽住他手腕。
化妆镜里,白小楚的倒影突然扭曲——浮现出崇祯年间绣娘上吊的画面,而他的锁骨处,正缓缓浮现出和砚台裂纹一模一样的图案。
“你早知道自己是白绫妖的后代?“
白小楚的睫毛颤了颤:“我只知道...每画一张皮,就会忘记一段记忆。“他拉开衣领,心口处有个二维码纹身,“上周醒来时,发现这里多了这个。“
蒲小倩扫码,手机跳出页面:
【画皮师契约第7条】
「记忆是颜料的代价」
「当忘记自己的名字时,将继承白绫全部力量」
深夜,通灵馆的警报再次响起。
U盘自动插入电脑,《百妖谱》测试版程序开始疯狂运行。屏幕上,所有被蒲松龄记录过的妖怪数据化作流光,顺着网线流向城市各个角落:
写字楼电梯里,白领的智能手环突然显示「您已被《尸变》篇选中」
网红直播间,主播的美颜滤镜变成《画皮》特效
西游快递的物流车上,孙无月的金箍棒导航仪弹出「检测到墨妖病毒」
蒲小倩抓起祖传的雷击木毛笔,蘸着砚台结晶在屏幕上写下一行符咒。
数据流骤然停滞,化作白绫妖的虚影:
“三百年了。“她的声音带着电子杂音,“我要的不再是清白...而是所有被你们蒲家写错的妖怪,都能重写自己的结局。“
蒲松龄盯着宣纸上那行凭空出现的批注,指尖微微发颤。
“白绫妖……“他低声念道,墨迹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青黑色,仿佛有生命般微微蠕动。
窗外,一阵冷风卷着梨花扑进书房,案头的烛火猛地摇曳起来。就在这明灭之间,蒲松龄分明看到,那行批注的末尾,一滴墨汁缓缓凝聚,竟化作一个细小的笑脸,冲他眨了眨眼。
“先生,您答应过我的。“
少女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蒲松龄猛地回头,却见书房角落的阴影里,那素衣少女的身影正一点点凝聚成形。她的衣袂无风自动,袖口滴落的墨汁在地板上蜿蜒成一条细线,直指书案上的砚台。
“您用我的故事研墨,却不肯给我一个名字。“少女的声音带着几分委屈,“三百年来,我游荡在章丘的每一寸土地,听着人们传颂您的《聊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蒲松龄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道:“白姑娘,你既已入书,为何还要纠缠?“
少女忽然笑了,那笑容明媚得不像一个鬼物:“因为您写错了。“她伸手指向《画皮》篇,“那日被沉塘的书生,根本不是因为贪色而死。“
话音未落,砚台中的墨汁突然沸腾起来,一张扭曲的人脸浮出墨面,发出凄厉的哀嚎。蒲松龄惊得后退一步,却见那人脸挣扎着吐出几个字:“冤枉……我是被……“
“住口!“
一声厉喝从窗外传来,紧接着一道金光闪过,那人脸瞬间被击散。蒲松龄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站在院中,手中拂尘一挥,那少女的身影顿时如烟消散。
“蒲先生,“老者踏入书房,神色凝重,“您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东西。“
蒲松龄定了定神,认出这是青州云门山的清虚道长。他苦笑道:“道长说笑了,蒲某不过一介书生,何来招惹之说?“
清虚道长没有答话,而是走到书案前,仔细端详那方裂开的砚台。半晌,他叹了口气:“这是'血砚',用刑场镇纸石所制,本就聚阴。您又以百家故事研墨,日积月累,这些故事里的冤魂便寄居其中。“
他指向《聊斋》手稿:“您每写一个故事,就放出一个魂魄。如今它们想要更多——要名字,要公道,要……“
“要复仇。“蒲松龄接话道,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白绫妖才会说,我写错了。“
清虚道长点点头:“冤魂入书,若得真相,便可安息;若被歪曲,怨气更甚。“他顿了顿,“蒲先生,您可知这砚台的原主是谁?“
蒲松龄摇头。
“顺治十八年,章丘县令周世昌。“清虚道长沉声道,“此人酷爱刑讯,尤好以笔墨记录犯人供词。这方砚台,浸透了无数冤魂的血泪。“
一阵寒意爬上蒲松龄的脊背。他忽然想起,自己收集的这些故事,有多少是真相,有多少是讹传?那些被写入《聊斋》的鬼狐精怪,又有多少是如白绫妖这般,等着一个公道?
“道长,我该如何是好?“
清虚道长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他:“这是《百妖谱》残卷,可辨妖物真伪。您若真想为它们立传,就当还它们一个真相。“
蒲松龄接过竹简,只觉入手冰凉。展开一看,只见第一页上写着:
「白绫,崇祯七年生,章丘绣娘,擅工笔。因拒县令周世昌逼婚,被诬以巫蛊之名,缢死于古槐。怨气凝而不散,化而为妖,善摹人皮,畏朱砂。」
在这行字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其冤未雪,其恨未消,故不入谱。」
蒲松龄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古槐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仿佛一个悬吊的人影。他忽然明白了白绫妖的执念——她要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清白。
“我明白了。“蒲松龄提笔蘸墨,在《画皮》篇的末尾添上一行批注:「白绫,章丘绣娘,工笔绝伦,含冤而死。后人传其化妖害人,实为污蔑。今还其清白,入《百妖谱·贞烈卷》。」
笔落之时,一阵清风拂过书房,案头的烛火轻轻摇曳,似有若无的叹息声随风消散。清虚道长微微颔首:“善哉。一个冤魂得以安息,还有千百个等着您呢。“
蒲松龄望向那方裂开的砚台,墨汁中似乎又有新的面孔在浮现。他深吸一口气,展开《百妖谱》残卷,提笔写下第二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