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给徐凤年留下剑道真解 (第2/2页)
紧接着,他便看似随意地,在身下的木质床板上轻轻地划拉了起来。
动作很轻,也很慢。
就好像一个无聊至极的孩童,正在随手涂鸦。
清冷的月光透过糊着窗纸的窗棂,静静地洒落在粗糙的床板上。
在月光的照耀下。
只见那竹筷划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极其浅淡,几乎无法察觉的刻痕。
这些刻痕,初看之时,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
但若是仔细分辨,便会惊奇地发现。
在那看似随意的线条之间,竟隐隐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和法门。
那韵律,玄奥而晦涩。
那法门,精妙而深邃。
这,正是他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今日在剑壁之前的感悟,经过无数次的推演和简化,最终创造出来的一篇特殊的《养剑诀》。
此诀,算不上什么惊世骇俗,威力绝伦的神功绝学。
但,它却胜在平和中正,温润如玉。
对于蕴养剑气,稳固剑心,有着独到而精妙的效用。
正适合吴六鼎那般常年与古剑为伴,以身饲剑的守剑之人。
做完这一切之后,徐锋将手中的竹筷随手一扔,然后翻了个身,装作沉沉睡去的样子。
另一间房内。
徐凤年同样毫无睡意。
他盘膝坐在床上,借着屋内微弱的烛光,正捧着一本已经泛黄,散发着淡淡霉味儿的古籍,默读。这是他母亲留下的遗物,每逢心绪不宁时,他便会拿出来翻阅。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一道身影,如同梦游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徐凤年的房门口。
正是徐锋。
他双目紧闭,脚步虚浮,仿佛真的在梦游一般,推门而入。
他走到徐凤年身边,徐凤年正读到入神处,竟未察觉。
徐锋伸出手,看似无意识地翻动了一下徐凤年放在床头的《黄庭经》书页,指尖夹着的一片薄如蝉翼、用特殊墨绘制的草叶,便悄无声息地滑入了书页之间。
那草叶之上,绘制的并非寻常纹路,而是一种极其抽象、却又蕴含着凌厉剑意的图案,仿佛是某种剑法招式的草图,又似是而非。
做完这一切,徐锋又如同梦游般,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惊动任何人。
次日清晨,雨过天晴。
徐凤年一行人向剑阁辞行。
翠花依旧是那副淳朴模样,送他们到门口。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之际,一直沉默不语,如同石雕般站在阁楼阴影下的吴六鼎,突然上前一步,对着徐锋,极其郑重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剑客之礼。
“九问剑歌,何时补全?”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与郑重。
徐凤年和老黄都是一愣,不明所以地看向徐锋。
徐锋却是浑然不觉,正拿着一块刚从翠花那里讨来的葱油饼,啃得正香。闻言,他茫然地抬起头,嘴里塞满了饼,含糊不清地道:“啊?什么……什么歌?唱歌我可不会……五音不全……”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嚼着饼,几块被咬碎的饼屑从他嘴角掉落下来。
饼屑落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看似杂乱无章。
然而,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俯视,便会惊奇地发现,那几块不起眼的饼屑,竟隐隐在地面上,排列成了一个模糊的、形似长剑的卦象图案!
卦象转瞬即逝,随着山风吹过,便消散无踪。
吴六鼎看着徐锋那副憨傻啃饼的模样,又低头看了一眼地面上残留的、几乎难以分辨的痕迹,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困惑与茫然。
最终,他没有再问,只是默默地退回了阴影之中。
徐锋则像是没事人一样,拍了拍手上的饼屑,冲着徐凤年咧嘴一笑:“哥,这饼味道不错,就是有点干……咱们赶紧走吧,找个地方喝口水去!”
说罢,便当先一步,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吊儿郎当地朝着山下走去。
只留下徐凤年满头雾水,和老黄若有所思的目光,以及剑阁那愈发显得高深莫测的重重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