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业规划 (第1/2页)
“报告。”周兴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喊道。
“进来吧。”教化学的王发斌老师看了周兴一眼,十分不悦地说道。
周兴也懒得计较,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化合价一般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化合价一般为偶数,可以说‘价奇序奇,价偶序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王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为了吸引班上同学的注意力,不惜讲起了段子,引得班上同学哄堂大笑。
但周兴却没有一星半点儿听讲的兴趣。
重生一世,他知道自己的长项和短项在哪里,不可能再死磕理科了。
上一世高考,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加起来才不到两百分,理科综合更是只有一百分刚出头,勉强上个公办大专,还得远赴西北金城,要不然以这么一点可怜的分数,只能在省内读个民办大专。
后来他在海外项目打灰三年,决定转行考研时,便没有再报考土建专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容易些的中国语言文学。
这是因为周兴考虑到,他读书多,文笔好,报考中文专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
尤其是华西师大中文系的考研专业科目二《文学与写作》,总共一百五十分的题目,有五十分作品鉴赏题,又有五十分创意写作题,文笔好、有创意即可,不需要复习太多枯燥的文学理论知识,太对周兴的胃口了。
有了中文系研究生的专业底子,应付明年的高考语文,还不是手到擒拿?
更不用说,他连2002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都记得一清二楚,只是懒得向外人分享罢了。
想到这里,周兴不由得心中大乐。
高考英语也不用慌张。
在海外项目上打工时,经常需要翻阅一些外文资料,对外交流时又经常需要用到英语口语,导致周兴的英语水平,在那几年突飞猛进。
他考研英语55分,研究生二年级时又过了英语六级,以这种水平对付高考英语,想必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功夫。
这样一来,语数英三门主课,周兴只需要死磕数学就好了。
想到上一世,他高考数学才仅有五十多分,大学数学公共课分两个学期开设,承蒙科任老师放水,也都才勉强六十分,周兴不由感觉一阵头痛。
但好在他曾参考过考研政治,拿到了六十多分,文科综合中的政治这一门学科,倒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文科综合科目,周兴只需要在历史、地理这两门课程上用功就好了。
别人都要复习六门,周兴只需要主攻三门,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一时间,周兴自信满满,得意洋洋,不禁有了一种“清北交复,舍我其谁;南浙武同,入吾毂中”的豪迈感。
但他很快清醒过来,人家吴大哥复读八年,才考上了清华,唐老哥更是连续十五年参加高考,以一所省属211为自己的清华梦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周兴虽然穿越而来,有着重生者的优势,但如今他连金手指、空间、系统之类作弊器都没有感应到,想来不是传统的爽文男主,清北梦还是先不要做了。
事实上,在普通乡镇高中,能考上一个本科就很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还是先争取考上二本再说吧。”周兴小声嘀咕道。
“什么,你想要考二本?”同桌张胜惊讶道。
“你们在说些什么?”王老师一声大吼,冲着周兴、张胜二人怒斥道。
周兴上课迟到也就算了,居然还上课讲话,这让他完全不能忍。
按照王老师的脾气,非得把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周兴、张胜二人叫起来大骂一顿不可,但考虑到上课时间有限,这份化学月考试卷又没有讲完,他也只能忍了又忍,捏着鼻子继续往下讲题了。
看着王老师那一脸便秘的神情,周兴内心感觉一阵好笑。
张胜有所怀疑,倒也不是不难理解。毕竟在这所普通乡镇高中,学校每年的二本以上升学率,完全是由重点班高三(一)班撑起来的,文科班也能考上一两个,提升全校零点几个百分点,算是聊胜于无。
至于理科普通班,顶多也就能考上民办三本,二本连想都不用想。
大家都是普通理科班的学渣,凭什么你周兴这么优秀,立下了这么高远的志向?
要不是王老师亲自盯着,张胜非得摸一下周兴的额头,看他发烧了没有,是不是先前被鲁杰给打傻了?
“要不把家里冰柜中的那个猪脑子给炖了,请他来家里吃饭,给哥们好好补一补?”张胜看着周兴,脸上若有所思。
周兴没有过多地注意张胜这位同桌,他拿出纸笔,打算做一个大致的个人学业规划。
他由理转文,二本是肯定要考上的。
至于大学所读专业,周兴打算报考中文专业。
一来,他上一世就是中文研究生毕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重生归来,自然要选择驾轻就熟。
仅凭借他对网络文学的熟稔程度,不敢说执网络文学研究之牛耳,至少谁曾经走红,谁正在走红,谁将要走红,还是可以说道一二,一锤定音的嘛。
哪个网文白金大神作者,胆敢质疑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周兴就提前剧透该大神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剧情大纲,就问他怕不怕?
二来,他的恩师徐中文副教授,目前还在华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料室坐冷板凳。
上一世,承蒙对方的关照,不仅连工作是对方介绍的,连买房时都从老师那里借了十万元巨款,一直到周兴穿越过来时都没有还清,可谓师恩难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