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9(修文,一小半新内容) (第2/2页)
看过原书的丁果知道,二叔给丁志钢他们寄粮食是为了巴结丁志钢这个大哥,指着他能把自家的儿子、女儿都弄到城里来当工人。
可这年头工人哪儿那么好当的?
丁志钢之前也就受丁念君这个女主光环影响,能量突然大了那么一下子,给除了丁果之外几个符合年龄的子女都安排了工作。
三份工作,也就丁念君的还不错,丁建国和丁建设的工作都不如意,总想给他们换一换或者动一动,但一直没能如愿,还是后来沾了肖红和潘家的光才有了变动。
家里多了两条关系,丁志钢也没拉拔还在乡下的侄子侄女,一直等到丁念君跟潘顶峰开始下海做生意了,才给了原主乡下二叔家的后辈一个机会,将他们带了出来。
在这之前,因为付出迟迟没有得到回报,原主二叔一家也就没再往城里寄粮食。
三叔一家不同,他们往这边寄粮食就只是为了‘丁果’。
担心原主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回来不受待见,寄点粮食过来,希望丁志钢两口子对原主好一点。
后来原主下乡了,三叔一家对丁志钢这个大哥很是不满,也没再往城里寄过粮。
原主一直跟三叔一家有联系,这几年没断了书信往来。
三叔家还给原主寄过钱和东西,但原主太傻,也或者说是太想讨好丁志钢他们,这些钱和东西最后都被她换成粮食寄来丰宁,结果喂出一堆白眼狼。
原主准备回城前,担心三叔他们再给她往下乡的地方写信,在出发的前几天就拍了电报告知,没想到回来才两三天就收到了汇阳的来信。
这时候的邮递根本没有这么快,说明他们收到电报就写信往丰宁发了。
丁果将信封撕开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顿时被满纸张形同狗爬的字给震了一下。
好在原主有看信的记忆,认得出这些狗爬字,借着这个记忆,丁果勉强将上面的内容看完了。
执笔的是三叔家的大儿子丁大勇。
丁大勇不光字不好,文笔也不怎么样,却透着一种质朴的可爱。
他信里每句话开头写得最多的几个就是‘俺娘说’、‘俺娘让我问你’‘俺娘又说了 ,让你……’,偶尔出现一个‘俺爹也说’。
应该是三婶口述,他执笔记录的。
从头看到尾,大致意思就是原主爸妈终于想起来当回父母了,给她办了回城。
由衷的替她高兴。
又问回城后家里人对她怎么样,叮嘱她腰杆要挺起来,她可是老丁家的亲骨肉,别整的她才像抱养的似的。
也叮嘱她学着机灵点儿,千万别再傻乎乎的付出。
又问她工作有没有着落,等一切安排好了让她回信跟家里说一声……在末尾还拉拉杂杂说了些村子里的事,说了今年麦收的收成之类的。
丁果忍不住替原主感到庆幸,在被亲爸妈、亲兄弟姐妹凉薄对待的时候,还有三叔、三婶这一家子对原主关爱着。
只是后来原主嫁给傻子的事让三叔三婶知道了,对其恨铁不成钢,加上首都离汇阳更远,慢慢就断了来往。
原主后来还给三叔家寄过钱,但被三婶退回去了,她觉得原主太让他们失望,没救了!
丁果认同这个说法,可不是没救了么,巴巴的奉献了一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丁念君想提拔丁家老家的人时,被三叔三婶一家阴阳怪气嘲讽了一顿,说她是卖了老丁家的亲骨肉换来的今天的幸福……
丁念君很忌讳这个说法,气得不轻,就没拉拔那一家子。
三叔一家也成了书里不大不小的反派。
在书里,跟女主作对的基本都不会有好的下场,这一家也不例外。
三叔最后摔断了腿,三婶老年后中风了,丁大勇和他两个弟弟也是一辈子没什么大出息,待在杨家窝,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被自己的儿子女儿埋怨他们不懂变通,甚至连他们的爷爷奶奶也埋怨上了……
的确,丁大勇兄弟仨跟他二伯家几个被丁念君惠及的堂兄弟比起来,过的着实很寒酸。
倒是丁果看书时觉得原主三叔一家是书里难得的正常人,对这一家子很是喜欢。
丁果将信放在旁边,脑子里回忆着原主的写信风格,构思、模仿。
但这风格她肯定要慢慢改过来,包括要从信上展现自己的性格。
慢慢来吧,给他们一个适应过程,免得将来吓到他们。
那么善良的一家子值得她温和对待,不能跟对丁家人一样秋风扫落叶了。
除了风格,还得延续原主的字。
好在原主的字写的不错,跟她的字有点接近,凭借着这副身体的肌肉记忆,只要别写得太快,问题不大。
丁果从商城里买了本笔记本,撕了几页纸开始慢慢写信。
原主之前就一直用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先延续这个细节吧。
在信里,丁果先按之前的风格写了几段,慢慢开始义愤填膺地说爸妈让她回城是为了替丁念君铺路,让她嫁给一个傻子。
为了表示自己真的很生气,还故意写错了几个字以表示她心底的愤怒。
同时,在最后也没替丁志钢遮掩,将他头顶有草原这件事写在了信上。
写完信,丁果反复看了几遍,确定跟原主之前的风格出入不大才放心的折好,等明天去邮局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