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概念 (第1/2页)
等到墨书回来,宋濂已经在养济院的食堂里吃过了饭。
他虽想不通,也不是非要钻牛角尖之人,既然那殷灵毓,给他们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克制了上位的臭脾气,所作所为大多为民,爱民,也不是恶人。
那也没有必要恐慌什么,总归不是什么恶人,何必刨根问底。
别说,养济院东西挺好吃,据说是和点心铺子一样,有殷灵毓拿的方子的。
他们办公时的点心茶水都换了新奇点心之后,有些同僚还会偷偷打包一点,不过这个是没人管的,谁家没有点困难或者馋孩子了。
“大人好!”墨书过来匆匆一礼。
宋濂压了压手,示意墨书坐下,然后将带来的一刀纸,一方砚,几条墨,和一支不错的笔送给了他,算做勉励。
“若他日你从这院子里出去了,可以去找老夫。”宋濂含蓄道。
这是有意指点,墨书当即一个头磕下去把事情定下来,宋濂把人扶起来,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
不错,好苗子,一点即通。
宋濂回去后,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帮殷灵毓压制了士绅一番。
毕竟朱元璋宣布政策时,就将那天晚上他和朱标算的那笔账说的清清楚楚。
宋濂虽然因此而感到不舒服,却也得承认,是的,这样一来,他们简直是商业不丰的另一个宋。
而宋……算了,想到靖康耻,岳王爷,那都得脑仁儿疼。
谁也不想亡国,大臣们也在那之后大多安静了下去。
话自然也关不住,往外传着传着,工坊铺开了,商人不受太大限制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去走科举了,再加上有那闹的狠的,都被丢去修路当苦役了,众人也就在新的利益里慢慢消停了一些。
对于商人而言,哪怕是新税法割肉呢?可有权,有新蛋糕,能不被看低,也是他们需要的东西啊。
殷灵毓这女子吧,挖他们根,却给找了新路,那也就没有把他们彻底逼到底,再看那沈家春风得意,还有她那各种利国利民的,水泥肥皂什么的好东西,他们中不乏心思灵活之人转了口风与做派。
而且,当今不是那会妥协的性子,他们不让步,他们也得去治水修路搅合水泥去。
新商税与土地的改革也就慢慢的推行了下去。
洪武八年春,墨书正式拜宋濂为师。
宋卓文在沧州做的还不错,已经升到了应天府来,一来就看见自己的老上司跟沐英在打架,猛然一摔,把人给甩开了。
宋卓文哑然。
不是说,殷大人当的是文官吗?
怎么……怎么看着还跟当年似的?
殷灵毓擦了把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