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破晓(1988年秋) (第1/2页)
深夜,办公室里的灯光昏黄而摇曳。欧阳梦莹紧紧握着话筒,手心里渗出的冷汗,顺着话筒滑落。
县纪委书记的声音,混着滋滋啦啦的电流声从听筒里传来:“证据链里的录音带需要补充鉴定……”听到这话,梦莹的心猛地一紧,转头望向缝纫机下的暗格。
五姐的枕套静静躺在那里,除了那张婚检证明,还有一盘贴着《甜蜜蜜》标签的录音带。
一想到这盘录音带,梦莹的思绪就飘回到了杜月辰当年的婚宴上,他醉醺醺说出的那些话,关于
“652工程遗产”的秘密,都被清晰地录了下来。梦莹缓缓吸气,小心翼翼地抽出录音带,心底默念:“此刻,一切尽在此带。”她将录音带轻轻放入公文包,眼神坚毅地望向窗外,夜色如墨,星光点点,似在默默指引她的道路。
她知道,这盘录音带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可能揭开village的历史谜团。
梦莹轻手轻脚地关上门,踏上寂静的街道。夜风拂面,吹散了她的发丝,梦莹心中却愈发坚定。
她深知,每一步都关乎着真相的揭露。街灯映照下,身影渐长,她步伐加快,毅然迈向县纪委的方向。
夜色中,星光虽微,却照亮了她前行的路。梦莹的脚步坚定而急促,心中默念着每一个关键细节。
她穿过幽暗的小巷,耳边回荡着远处的犬吠声,巷口的风声呼啸,梦莹紧了紧衣领,心中却无丝毫退缩。
她回想起五姐临终前的嘱托,誓要揭开真相,为村庄讨回一个公道。”梦莹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但随即被坚毅所取代。
她深吸一口气,步伐更加坚定,每一步都似乎在驱散黑暗,向着破晓的曙光迈进。
夜色虽浓,却无法阻挡她追寻真相的决心。清晨,阳光洒在新建的彩虹桥上,金世刚的卡车队却将桥面堵得水泄不通。
车载收音机里,正播报着价格闯关的新闻。金世刚焦急地瞥着手表,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方向盘下的暗格。
那里,藏着真正的北京邮电学院录取通知书,边角还粘着1981年的饭票,承载着他和梦莹曾经的梦想。
突然,后视镜里闪烁的警灯打破了平静,撕破了晨雾。可奇怪的是,山路上奔跑过来的不是警察,而是扛着锄头的乡亲们,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定。
乡亲们气喘吁吁地赶到车前,领头的老汉拍了拍金世刚的肩膀:“金娃子,咱们得赶紧疏通桥面,不然今天赶集的物资都耽误了。”金世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迅速下车与乡亲们并肩忙碌起来。
晨光穿透薄雾,洒在忙碌的人们身上,金世刚的心中涌起一股温暖的力量。
金世刚一边指挥着疏通桥面,一边回想起梦莹昨晚坚定的眼神。那眼神仿佛在告诉他,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迎来光明。
金世刚紧握锄头,汗水如细流般沿额际淌下,心中默默祈愿:“梦莹,等我,真相必会水落石出。”桥面逐渐恢复畅通,乡亲们的欢呼声在晨光中回荡,金世刚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村口,六哥的身影突然出现。他风尘仆仆,公文包里装着国务院的红头文件。
随着爆破队炸封矿洞的巨响传来,梦莹的内心愈发忐忑。她在三哥的办公室里四处寻找线索,终于在三哥的备课本里找到了答案。
最后一页,用红笔写着
“乡镇企业改制方案”,在这些字样下方,藏着一首未写完的情诗:“青石巷的雨淋湿了账本,我在贷方栏永远记着你的眼睛。”看到这首诗,梦莹的眼眶不禁湿润,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