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钱粮短缺 (第2/2页)
就对朱棣用兵一事,三人各抒己见。
黄子澄认为,在朱棣扩展势力之前,命北平附近其他城池封闭,因为破城需要消耗很大气力,这样可以逐步削弱朱棣。
齐泰说,应该派人去朱棣身边策反,以重金将他那些能打仗的将军给网罗回来。
方孝孺则是主张正面迎击,因为朱允文是要称帝之人,要做皇帝的人,必须行光明正大之道,免得被人诟病。
三人想法不一样,听的朱允文云里雾里。
吕皇后则按耐不动,仔细想着该怎么退敌。
大殿上一度沉默。
皇后终于发话了:“三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本宫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愿听娘娘高见。”
“给耿炳文增兵两万,同时盛庸率二十万兵马垫后,再给李景隆传书,让他带兵在后方偷袭朱棣,三面夹攻。本宫就不信,这朱棣还有机会能突出重围。”
一群男人还不如一个女人,三个大臣自惭形秽。
皇后又说:“齐卿家之言,也可做考虑。可秘密派遣锦衣卫去北平,潜入燕王身边,伺机暗杀。他死了,敌寇不攻自破。”
这是融合了三家之言啊,不愧为皇后。
但好像又不是。
缺少了两点,其一,钱粮的事没能解决;其二,李景隆正在对付瓦剌,很难抽身。
这两点,方孝孺说了出来。
“方卿家说的对,但瓦剌只是外寇,早晚会肃清的。关键问题在于朱棣,先灭了他再说。至于钱粮么……你们三个人,三个脑袋,就不会想到好办法么?”
三人面面相觑,国库钱粮不够,只能等税收啊。
难不成,还要去民间抢劫么。
皇后扫视三人:“你们三人都是允文的近臣,将来还要封侯拜相的,居然拿不出一点主意来。”
“……”
“国家危亡时刻,什么手段都得用,保得住允文,你们就能光耀门楣。如果天下被朱棣所得,你等三人的命运,也不免有灭门之灾。”
这话说的透彻。
一旦朱棣攻下应天府,他们三个人,九族肯定保不住。
朱棣是个厉害角色,怎么可能留着效忠过朱允文的人呢。
方孝孺说:“娘娘,您的意思,臣明白了。”
“好,明白就不必多说了,你们先去,自己商议着办吧。”
三人离开后,朱允文一头雾水:“娘,你到底让他们干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啊。”
“让他们去搜刮富人。”
“啊?这……这合适么?”
“现在是为了打仗,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如果让朱棣得逞,你和为娘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明白吧?”
黄子澄三人一离开皇宫,就嘀咕起皇后的话中深意来。
相比方孝孺,黄子澄才是人精,他是看破不说破。
“黄大人,咱们要筹集钱粮,就得从那些富人身上做文章。”
“方大人真是智囊啊,但我们不能以朝廷的名义去做这件事吧?这可是给殿下脸上抹黑。”
齐泰一捏胡须:“好办!我看这样,咱们以燕王的名义去‘筹集’粮饷,把这笔账记在他的头上。”
难道就齐泰一个人看出来么,黄子澄早就心中有数了。
他很会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