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荀彧:致仕之政,还禄位于君 (第2/2页)
刘牧淡笑道:“切记监州尉的重责,并非只是为战争传递军情,此战由史阿,王雄,李宣负责足矣。”
“臣谨记。”
满宠作揖长拜。
待起身望着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感慨之色。
大汉推行之事,如耕治南地,四国归附,檀州,肃州等等,实在太多,太多了。
故此,南地四州重要,其他事情同样不能松懈。
“将军。”
“我们真的不随陛下南征啊?”
镇戍司,偏堂,马超眼中满是不甘之色。
他是武考新贵,拜为龙骧校尉,本以为多有征战之事。
不曾想,大汉讨伐四州,龙骧军竟然不参与其中,顿时觉得郁闷无比。
“孟起。”
“兵事,能遏则遏。”
赵云训诫道:“我们是王师,守护京畿,支援四方,便是存在的意义。”
“末将省得。”
马超连忙点了点头。
宫道之上。
荀彧,荀攸并行。
一旦刘牧南下,他们便是定朝中‘文武之事’者。
时值如今,二人都明白,这是天子给予朝臣的信任,更是给予旧士人追随他建立新制的一个交代。
天下靖平之后。
将是他们的最巅峰,从此往后便会衰落。
于一个帝国而言,不论你身居何处,迟早被新人取代。
满朝士卿,军中旧贵,名义上今年行至巅峰,实则早已被天子定下致仕章程。
“叔父。”
“你可是有话要说。”
临近神武门时,荀攸不禁开口问道。
“公达。”
荀彧脚步停顿,勉强一笑道:“位高权重,风摧易折,你可知陛下推行新制这些年,还没有改制的有多少吗?”
“不多了。”
荀攸思忖道:“明年,大汉军制亦会更迭。”
“公羊传有云。”
“致仕,还禄位于君。”
荀彧登上车舆,郑重道:“某,今年要裁定致仕之政,并完善税政,来日若被同殿之臣所恶,但有祸及你时,还请担待一二。”
“致仕之政?”
荀攸登上另外一辆车舆。
随着车轮驶过,神武门外张贴的三甲之榜,依旧有新意。
上面,徐桉所书《谏劝帝王书》极为刺眼,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劝谏之言,便是‘圣君者圣,圣君者退,圣君者避,还继圣人之君’。
过往,天下人都以为徐桉是敬劝天子,躬耕天下,行文武圣事。
见榜闻政。
荀攸方才恍然大悟。
荀彧所言‘致仕之政’,便是开新路。
想令大汉万年,最好的办法便是一朝新人换旧人。
而这位新科状元,竟然胆大至此,劝天子年事已高之时,传位于太子,方可继往开来,行圣君之事。
如此,可避武帝年老巫蛊之祸,更能免去父子争权的弊政。
“某不及尔等意气。”
“但有为后学末进开路之事,必不推辞。”
荀彧卷起车厢窗口的帷幔,伸出手感受着秋季之风。
车舆驶过的小摊,庞统,滕昭,阿卜,吃着热汤米粉,对南地兵事侃侃而谈。
这一年,天子讨伐南地,是他们这些旧士族之人最后的辉煌,往后军政两道,必定主推陈桐,杜景,徐桉,陈槐,李儆等人。
还有,这些意气风发,年少便名扬洛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