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第 226 章 (第2/2页)
李元侪知道妻舅比自己精明得多,这么说自有他的道理,心脏顿时紧张得怦怦乱跳。他跟着夏侯金进入内院,匆忙披上金吾卫的光要甲,又在甲外罩上锦袍遮掩。
金吾卫身负守护宫掖的职责,执勤时可以在宫内堂而皇之佩刀,夏侯金叫上一百余名下属,簇拥着魏王渡过御桥,向着内廷进发。
行至仙居殿附近时,李元侪毫无防备,眼前一花,当啷一声火星四溅,一支羽箭撞在胸口弹开了。
竟然有人在内宫伏击亲王!众人大惊失色,夏侯金率先拔刀,金吾卫们准备御敌。细看地上那支羽箭,竟然是四羽大箭。
夏侯金左顾右盼,背后冷汗登时冒了出来。此处是一片空旷的花圃,春季刚刚发芽,枝叶刚及膝盖高,根本没有可供掩蔽的地方。设伏的人必然对宫内道路、地形了如指掌。
“下马!快下马!”夏侯金对李元侪吼道。
李元侪却不愿听他命令。他想着这些金吾卫都是步卒,倘若有强敌来犯,他骑着马方便迅速逃走,反正身穿重甲不惧刀剑流矢。
百步远处,藏身在宫殿阴影中的宝珠“啧”了一声,抱怨道:“这蠢货何时学聪明了,竟然提前穿了甲胄。”
跟着她伏击魏王的侍卫们慌了神。原本预计跟随魏王的顶多有一二十名布衣随从,他们十几个骁勇精锐用球杖足以应付。谁想到夏侯金老谋深算,竟带上了持刀金吾卫。一旦他派人调兵增援,局势就不止以一敌十了。
宝珠并不慌张,再一次拉开了手中的巨阙弓,瞄准目标。
这一次的武器不是李昱的复制品,而是太祖传下来的真家伙。李唐开国之初的君主都是名满天下的神箭手,这张巨阙弓保存在内廷宝库中,每年祭祀时都会拿出来供子孙瞻仰,有专人精心保养,弓弦都是最新的。
倘若魏王有脑子,就能领会妻舅的意思:遭遇弓箭手狙击时,藏身人群之中才是安全之举。骑着马高高在上,反而会变成活靶子。
宝珠最擅长的就是射击猎物眼睛这种极小的目标,她低声叫道:“尝尝这招‘雀屏中选’!”
四羽大箭再一次离弦而去,避开甲胄,直取李元侪左眼。箭尖深入脑髓,魏王当场从马上摔了下去。她接着又是一箭,穿透夏侯金的咽喉。
箭无虚发,一击致命。
“陛下有令:魏王作乱犯上,已经伏诛!余者受反贼夏侯金蒙骗,弃械投降者免罪!”宝珠清脆的嗓音响彻宫阙。
失去了皇位继承人和带兵将领,魏王方再没有别的筹码,惊惶失措,方寸大乱。
金吾卫们本就是奉命行事,一听作乱犯上四个字,都面无人色。见主将已死,扔下刀剑,顿时作鸟兽散。他们听着对方叫阵的是一名女子,临走都来不及看清她长什么模样,只觉得这箭法和嗓音都有些熟悉。
黄孝宁高兴地道:“公主终于报了当年那一杖之仇!”
宝珠嗯了一声,表情并没有变得轻松。
四年前一场击鞠比赛,李元侪下黑手害她坠马,险些被群马踩死,事后又假惺惺地道歉求饶。击鞠本就是危险运动,宗室贵胄也不乏因此瞎眼或是摔残的,此事无话可说。她事后苦练“镫里藏身”,终于赢了回来。
假如是普通人家兄妹交恶,顶多不再来往。如今这场皇位之争,早已不是寻常恩怨,而是你死我活的厮杀。宝珠暗想,这是她手刃的第二个李家人了。
有惊无险地击败了魏王,宝珠带着武器和战利品回到兄长身边。于夫人从她口中得知夏侯金已死,立刻骑上马,以新任太子李元瑛的名义,前去金吾杖院劝降拉拢其他金吾卫。
宝珠见李元瑛卸妆之后,脸色苍白憔悴,行不胜衣。高强度赶路对他的身体已是极大负担,没有歇息立刻强撑病体投入政变中,更是令他身心俱疲。
她关切地问:“阿兄觉得还好么?”
李元瑛低声道:“去离宫宣召李承元的人迟迟没有归来,不知那边发生了什么意外。”
宝珠心下一沉。
他们的谋划虽在宫内顺利执行,然而真正决定玄武门成败的,唯有驻扎在大明宫外的北衙禁军。左右护军中尉,宦官刘守谦、王进良掌握着长安城内神策军主力,总计六万兵马。
就算于夫人凭借无双辩才将所有金吾卫拉拢过来,也仅仅四百余人。倘若掌军宦官不肯拥立韶王继位,那一切谋划就如同水中捞月。汪文贞几次向刘守谦、王进良试探口风,这两个老奸巨猾的权宦始终含糊其词,不予回应。
他们不希望李元瑛这样头脑精明的皇储继位,但也没决定到底由谁继承才能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
自古以来,毁容残疾的皇子没有立储希望。倘若掌军宦官想要一个又聋又瞎的傀儡皇帝,那么废太子李承元就变成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兄妹二人不约而同想到这个可能,后果犹如千斤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间。汪文贞的脸色也阴晴不定,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李元瑛控制皇帝拿到玉玺之后,一边宣召两个兄弟,一边传旨命令玄武门守将薛谷关闭宫门。此刻传来急报,门是关上了,但左军中尉刘守谦带着神策军陈兵玄武门外,询问大明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听到兵临城下,宝珠立刻带人策马疾驰前往玄武门,登上城门之后,但见宫门外火把如星海,映得夜色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