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第 202 章 (第1/2页)
既然提出拆毁四侠庙的,是受供奉者中唯一在世的周青阳,此事倒也合情合理。
宝珠和十三郎虽觉得惋惜,也找不出反对理由。韦训攀到梁上,掀瓦查看间架的受力点。宝珠则从行李中抽出铁木哨棒,准备动手之前,她又看了一眼周青阳。
“真的要拆啦?”
这名白发胜雪的女冠最后瞧了一眼曾经的同门,低声念道:“乐土何方?大梦炊黄粱,觉罢丹炉空;松峰犹记少年踪,苍山葬没古今雄。”言罢,她一摆袖子,迈步而出。
宝珠开始动手破坏三座残存的人像。这些彩漆剥落的泥塑早已干透,又长期无人维护,稍一用力便化作碎块。当敲到红衣女子时,只听土坯之中传来“当啷”一声,落下一只锈迹斑斑的小铜鱼。
宝珠捡起来一瞧,发现铜鱼竟然是半片鱼符。鱼符内侧除了同字榫卯,还刻有“游击将军”,外侧鱼鳞上则刻着两行极浅的小字: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韦训从梁上跳下来,凑过来一瞧,问:“这是什么意思?”
宝珠一时想不到这句话的典故来源,摇了摇头,道:“鱼符私自刻了别的字,就算受损,不能当作调兵的信物了。”
她心中暗忖:先不说前半句,青阳道人这样的名医,却扮成女巫屈居乡下,为了让病人遵从医嘱装神弄鬼,没有任何名气,确实相当奇怪。
三个人又仔细将祠堂搜了一遍,没再发现其他东西。香炉那种可以熔化成铜的值钱物件,早就被乡民拿走了。
找到受力点后,韦训抽出匕首,将梁柱之间的榫卯处劈开大半,随后,所有人撤出祠堂。
十三郎活动了一下肩膀,大喝一声,一头将木桩撞斜了,然后赶紧拔腿跑了出去。屋顶的重量压下来,积灰蛀虫簌簌而落,整个木结构发出吱呀声响。片刻之后,这座年代久远的四侠庙轰然垮塌,扬起漫天烟尘。
周青阳要求的第一件事,仅仅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轻轻松松办妥了。
韦训对同伴们说:“她打算退隐江湖了,准备往北走,由恒州入太行山隐居,正好跟咱们顺路。她要求的第二件事,是让咱们同行捎她一程。”
原本大家不太愿意让外人加入队伍,毕竟这样就得保守宝珠的身份秘密,随时注意言谈,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自由自在地闲聊了。
但宝珠转念一想,觉得青阳道人是难得的奇人异士,说道:“她是陈师古的同辈,必是江湖中一等一的高手。有两个高手一起同行,应当更安全妥当。”
韦训听了,摇头说:“师伯不会武功。”
宝珠一愣,难以置信地问:“怎么可能?”
韦训解释说:“她嫌练武又苦又无聊,占了钻研医道的时间,所以只修习了养生练气的内功,别的一概不会。”
杨行简不禁失望地说:“那岂不是又多了个腿脚不便的累赘?怪不得她要找人同行。”
宝珠好奇地问:“青阳道人是陈师古的大师姐,可看起来却跟三娘差不多,她究竟多大年纪了?”
韦训说:“师父也不清楚,只说她至少出生在开元初年以前,是个老妖怪。”
宝珠与杨行简大吃一惊,掐指一算,周青阳最少有九十岁了,是杨行简两倍。想不到传说中鹤发童颜长生不老的仙人,竟然就在眼前。可她不但没有仙风道骨的气度,还满口污言秽语。
一行人继续踏上北行的旅途。
周青阳倒骑着她的大青驴,不紧不慢跟在队伍后面。她不牵缰绳,放任坐骑信步前行,从葫芦里倒出一把炒白果,慢悠悠剥着吃。
不多久,青驴小步跑到宝珠的母驴身边,昂昂叫着,挨挨蹭蹭讨好谄媚。
周青阳扬手抽了它一个大耳刮,一人一驴又落在队伍后面。
宝珠在宫中养了许多骏马,见过动物求偶,知道“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并不以为意。母驴十分高冷,根本不理会。宝珠回首,笑吟吟地道:“庐山公瞧不上你。”
从长安启程时,宝珠自重身份,万般不愿乘坐劣等坐骑。直至听闻它在观音奴案中作为关键证人立下大功,宝珠才一改往日嫌弃,给它取名“庐山公”,戏言因其功勋册封爵位,以表嘉奖。
驴性本犟,没走一里路,青驴再次悄摸摸地跟了上来。周青阳勒住缰绳,质问道:“金丹,你是想改名叫驴肉饼,还是想叫团油饭?”
青驴挨了主人训斥,不敢靠得太近,但仍百折不挠,时不时昂昂叫唤两声,热情洋溢表达爱意。
周青阳吃完白果,把空壳朝韦训身上丢过去,嗤嗤讥笑他:“你还不如驴。”
韦训牵着缰绳回过身,一边倒行,一边阴森森地问:“师伯猜一猜,老陈活着时,有没有教过我们尊师重道?”
周青阳一脸轻蔑:“呦,小病猫子刚缓过气就支棱了,还想欺师灭祖打师伯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