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使团风云 第38章 到达龙虎山 (第1/2页)
临安县在肃州中部,出城半日到肃州以南。树木渐多,花草争艳。一片绿意盎然之景。
马车晃晃悠悠,张喜来思子心切,催促着马夫抽打脚力。不消半日,张子铭掀开马车窗内的绣花红布窗帘。眼前赫然鸟语花香,山林中白雾弥漫,远处禽鸣声啸震山林。
从马车上跳下,一道弧线浇入路旁的草丛。心神俱安,张子铭感叹:这才是我想要的!
官道上行人渐多,沿路已经有商家设下茶摊。二钱铜板一碗凉茶,供行路人消渴解乏。
张喜来急不可耐,一直催促赶路。搅扰了张子铭的雅兴,索性让茶摊小儿提了一桶凉茶放在马车里,张子铭除了偶尔跳车放水,便都在马车里拿着一本《艳女奇谭》细细品读。
三日正午,马车摇摇晃晃的停在了龙虎山群峰脚下。
估计是赶上了某个祭神的好日子,龙虎山脚下人声鼎沸。完全一副市井街市的模样,哪里看得出是神仙教廷的庄严之地。
若是去山脚最下方的道观去拜文,财两庙。便不用爬山,汉白玉砌成的宽敞马道可以直达庙前广场。
走走停停,张子铭烦躁的出马车,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早高峰?
从马车跳下,顺手将那本字字句句都值得反复斟酌的奇书塞到张喜来的背包里。张子铭忽悠着张喜来步行往后山而去。
过了文,财二庙,拜庙烧香的信徒渐渐稀疏。这在哪儿都一样,很多人活一世,求的就是功名利禄而已。
不过,诚心之人也不少。一路上,张子铭看到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推开儿女的搀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拾级而上。
到山腰的“三清观”再达“伏龙观”,过“真武殿”至“朝阳涧”。身旁渐渐雾气笼罩,气温也下降了不少。
几个道童搀扶着山下来的老翁安置房间,等待着第二日在朝阳涧看第一抹朝霞洒在峰顶。这便是无数善男信女终其一生都要来看一次的“金仙临世”。
张子铭虽然不能精进,但怎么说也是锻造躯体有底子的武夫。到达朝阳涧时只是出了一身臭汗,可张喜来已经双腿颤抖,坐在一树桩凳子上大口的灌着清泉水。
张子铭指了指山顶的真武殿道:“二叔,还要再爬一阵子。从广寒殿后的山洞穿过才能到后山。”
张喜来摇了摇头道:“爬不动了,爬不动了。咱们也在这歇一晚上,好不容易来一趟,咱们也看看那金仙啥样子。”
不过就是那山涧中的几块奇石被朝霞投影出仙人模样,看来营销无处不在啊。住一晚就要十两银子,黑啊。张子铭内心吐槽,张口道:“灵溪接到信说今日咱们就能到达。唉,可怜那孩子要眼巴巴的等一夜喽!”
“走!”
张子铭一笑,张喜来的软肋百试不爽。快走几步扶着张喜来,二人继续赶路。
估计申时刚刚过半(四点多左右),两人终于站在了广寒大殿前。稍作休整,绕过大殿,按着张灵溪信中所说,在大殿后找到一棵千年古松。
古松旁有一个两人宽的洞口,顺着洞口走不到一刻钟便抵达后山。
两人在古松旁仔细找寻,全是坚实的山石。别说是山洞,就是裂缝都没找到一个。
两人正打算把来信再研究一下,是不是看错了。一个手拿白拂尘的蓝衣小道士急急跑过来。
得知来意,小道士挥动手中拂尘,在山间一挥,流光闪烁后一两人宽的山洞凭空出现。
将两人让进山洞,小道士又是一挥,山洞消失。山石合拢一体。小道士又捂着肚子急急跑开了。
张子铭被小道士的小小伎俩惊得说不出来话,这事不归自然科学管,他也吐槽不出来什么。
两人默契的安静在山洞中前行,山洞内有种发着荧光的小虫。比萤火虫大,更亮。山洞里光线很充足。
慢行数百步,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宽阔平台,平台边一铁锁木桥随风飘摇。木桥下是万丈深渊。‘
平台上,有八九个穿着蓝衣的小道士坐在蒲团上忘我打坐,手中掐诀,呼吸绵柔均长。
“子铭,咱们不会要从那破桥上走过去吧!”
张子铭看了眼对面仙阁林立的钟秀悬峰,鹤啼猿鸣声不绝。又看看那随风飘荡的铁锁木桥,咔咔作响。感觉随时都要断开的样子。
“二叔,要不咱们回朝阳涧吧。”
张喜来觉得回去可惜,心神一计。开口大喊:“灵溪,你爹来了!”
“善信不敢高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