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火车的运输能力,震惊的百官,杨盛斋的谢师礼 (第2/2页)
杨盛斋听到这话,表情一窒,不禁有些后悔带自己的爷爷去南镇抚司了。
火车车厢不是小物件,不可能放在房间里,自然瞒不过杨一清的眼睛。
“爷爷有什么吩咐?要是无事的话,孙儿就要回南镇抚司了。”
杨盛斋有些无奈道。
“当然有事,你的老师周衡器如今将你培育成才,还让你参与火车的制造这样关乎国本的重大事物,小子,你可知道,今日你和你老师一起乘坐火车,将来史书上会浓墨重彩的记载你们师徒几人。”
杨一清看着自己的孙子,越看越满意,反倒是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杨质庵,是越看越不满意。
一旁的杨质庵此时也只能装死,即便是他这个当爹的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如今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要比自己这个当爹的有出息得多。
杨盛斋听到这话,顿时一脸兴奋。
“那是,老师说过,蒸汽机和火车的面世,不只是对大明,还是对整个世界重大的变革,火车只是开始,以后大明将会开启工业时代,老师将会成为史书上大书特书的存在。”
杨盛斋越说越兴奋。
一旁的杨一清虽然听的云山雾罩的,完全听不明白自己的孙子在说什么,但他听懂了一句话,火车只是开始,大明即将迎来重大的变革。
而他杨一清的小孙子,赶上了这辆快车。
一想到这里,杨一清就愈发兴奋,他甚至看到了未来,自己孙子要比自己有出息的多。
自己的这一生,都在宦海浮沉了,全都研究如何和人争斗了,要说对大明有什么特别大的贡献,杨一清还真不敢拍着胸脯说。
自己的这个孙子,将来当官可能拍马不及自己,但在另一条道路上,却是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对大明的贡献,恐怕要远超过自己。
杨一清甚至能预见到未来的史书上,自己还要沾自己这个孙子的光,后世之人提起自己,恐怕多半说此人是杨盛斋的爷爷,大明嘉靖初年的内阁首辅。
他们杨家一门双杰,恐怕会被传为千古佳话。
“你跟着你老师学了这么久了,也是时候去你老师那里谢师了,否则他人该说我杨府不知礼节了。”
杨一清看着杨盛斋,满脸郑重道。
杨盛斋听到这话,再也没了不耐烦的表情,神情变得极为认真。
“爷爷说的是,是孙儿考虑不周,早就应该去谢师了。”
杨盛斋点头道。
“老夫已经让人去周府递了帖子,也让下人准备了谢师礼,且等周府回帖,爷爷就带着你登门谢师。”
杨一清欣慰道。
“你这个当爹的也要跟着去,不能失了礼节。”
杨一清瞪了一眼旁边的杨质庵,说道。
杨质庵听到这话,满心委屈,心说我啥时候说不去了吗?不过这话也就想想,他是万万不敢忤逆自己这个首辅爹的。
谢师礼又被称为束脩之礼,是学生对老师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传统礼仪。
谢师礼一般分为六样,分别是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和红豆。
肉干象征谢恩师,表示对老师努力教学付出的感谢,芹菜代表着业精于勤荒于嬉,是督促学生努力奋进的。
龙眼干象征着启窍生智,希望老师能启迪学生,让学生将来有所成就,莲子则代表着苦心教学,感恩老师辛苦的。
红枣寓意着早已高中,虽说以杨盛斋的情况,日后未必会参加科举,不过礼节都是有定数的,也不好随意加减。
红豆则象征着大展宏图,是对学生以后能一展胸中抱负的祝福。
谢师礼虽然都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但这个礼节却是能实实在在的体现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作为内阁首辅,杨一清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孙子少了这个礼节。
很快,周府的回帖就送到了,回帖给出的时间是明日一早,杨一清在拜帖上说了,此次登门拜访是要谢师,周楚自然要给他们另择一日,以示郑重。
第二日一早,天才刚亮,杨一清、杨质庵和杨盛斋三代人都坐上了马车前往周府,马车上则是早已准备好的谢师礼。
“首辅大人,何必如此郑重。”
周楚看到杨家三人到来,客气道。
“应该的,自古以来,谢师礼都是不可少的,老夫这个孙子老夫是清楚的,自小顽劣不堪,原本老夫还担忧他未来的前途,没想到周夫子将他引上正路,如今更是让他参与这等重大的事物,老夫日日念及于此,都是夜不能寐,不知该如何感谢夫子。”
杨一清对周楚的称呼很有讲究,不是周大人,而是周夫子,这代表着在这个场合,周楚暂时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杨盛斋的老师。
“盛斋本身就对格物学极具天赋,在下只不过是稍加引导罢了,论不得功。”
周楚摆了摆手道。
在周楚的视角之中,也确实是如此,周楚对物理和数学不算多么精通,也只是教了海瑞和杨盛斋等人一些基础的东西,更多的东西则是他们互相讨论,一起研究出来的。
更何况最近两年,周楚都在西藏,更谈不上对杨盛斋的教学了。
但杨一清可不这么认为,杨一清很清楚,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倘若不是周楚,自己的这个孙子纵然对格物学再有天赋,也走不到现有的道路上,最终不过是泯然众人罢了。
所以杨一清对周楚的感激是实实在在的。
“夫子此言差矣,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无数千里马,正是因为没有识得他们的伯乐,骈死于槽枥之间,实在令人可悲可叹,倘若没有夫子,在下这个逆子绝不会走上如今的道路。”
杨质庵虽然上不及自己的老子,下不及自己的儿子,但再怎么说也是个读书人,言语之间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
杨一清看着自己儿子说的这番话,满意地点了点头,虽说自己的这个儿子没什么太大的成就,却也不曾为自己惹什么祸,而且平日里待人接物,从未出过错,这一点杨一清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两位谬赞,快请进吧,在下让人准备了酒宴。”
周楚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