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独缺天命? (第1/2页)
“再。”周彻又看向张伯玉:“集中军中马匹,出击各部无论步骑,都要骑马赶路,以求速定残敌!”
有赶路需求时,步兵也是可以骑马的。
只不过,步兵所骑的马只是行军马,远达不到战马的需求。
“是。”张伯玉点头。
安排毕,诸将皆退。
甄武留了下来,向周彻请愿:“殿下,既然让我统领骑兵,为何不让我同行?”
“就定阳残敌而言,我带去的兵力已是绰绰有余。”周彻拍了拍他的肩膀:“后方没有自己人在,我终是放心不下。你留在这,有事多和韵姐商议。”
“我明白了!”甄武用力点头,抱拳退下。
“盖越。”周彻又开口。
“殿下是要我留下?”盖越问。
“是。”
“我知道了。”
他点头,看了周彻和皇甫韵一眼,聪明的退了出去。
“韵姐你留下来,替我看住大局。”
周彻走回到皇甫韵身边。
“嗯。”她应了一声,有些担忧的望着周彻:“临出发前,歇息一会吧。”
“好。”
周彻在她身边坐下。
极其自然的将头靠在她腿上。
皇甫韵替他捏了捏胳膊,惊讶道:“结实了不少。”
“总要练的。”周彻闭着眼睛休息,像是自语一般:“霍氏的兵书我早看完了,其余收集来的兵法也都已过目,仗也打的不算少了。”
“或许是运气不错,或许是将士们用命,倒是没吃过什么亏。”
皇甫韵闻言莞尔:“或许是你天生就是个打仗的料子呢?”
“料己总是从严,才更容易活下去。”周彻如是道:“要说关于军事上的感悟,到如今为止,只有一点最深。”
“是什么?”
“打仗如打架,真就靠硬打。”
这个结论,太过不高深了。
皇甫韵却没有反对,反是点头认同:“你这话和父亲之见不谋而合。”
周彻头颅微动,眼睛却没睁开:“舅舅也这般看吗?”
“是。”皇甫韵点头:“仗全靠硬打,但要支撑硬打的条件,却是不容易促成的。”
“军心是否可用、后勤是否充足、政局是否稳定、将帅是否坚定……父亲说,能将部队支撑到硬打的局面,已是难得的帅才了。”
“硬打之后,便是考较双方的底蕴、将帅的骨气、决断,最后才是所谓之谋略。”
皇甫韵的腿枕着很舒服,周彻精神渐渐放松下来。
他没有再接话,已进入将睡的前奏,但脑海中还在思考。
历经多战,无论是轻身蹈阵还是‘硬打’之论,他都不认为有错。
他有个最佳的例子,那就是自古能军无出其右的李世民。
天可汗的能力毋庸置疑,那么此人打仗打急眼了什么搞得?自己上!
虎牢关、浅水原之战,李世民两次突阵,硬打击溃对手。
战刘黑闼,亲涉冰面;追宋金刚,三日不卸甲。
周彻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过人的智慧,他只知道去学习他人所长,在需要豁出去的时候豁得出去。
如此番用兵,凝军心、士气、人望于一身。
凡自己所往,诸军焉能不从?
岂不见司马震、齐角本属董然部将,从站队上来讲和自己对立,可如今对自己也是忠恳从命。
思绪渐散。
未久,鼾声大作。
不知睡了多久,只知再睁开眼时,周彻眼中精光一发。
皇甫韵从始至终没动过,等周彻抬起头时,她腿都麻了。
“我睡很久了吗?”周彻问。
“没多久。”皇甫韵轻轻摇头。
周彻低头看了一眼对方的腿,伸手揉了揉:“回来再替你捏。”
“那我倒要谢谢你的好心了!”皇甫韵白了他一眼,道:“去吧!”
周彻所点出击之军,有的尚未完全抵达,如紫镇东部;有的出击未归,如司马震部。
已在晋阳的,却是立即出发了。
全军骑马,背负铁锅,带七八日干粮——是真正的突袭进军。
到了第二天,司马震部赶了上来。
毕竟是正儿八经的骑士部队,速度相对步改骑还是快了不少。
于此同时,快马将周彻的要求送到了北边。
——北,幽州长城高柳关。
此关和雁门坐望相邻,位置却更靠北一些,北邻凉海道。
凉海道绕凉海直下,右邻高柳、左接雁门,是西原往并州用兵的正经唯一通道。
还有不正经的路?
有,走沙漠。
沙漠干涉,这条路人少挤一挤还勉强,规模上去了要走那是相当危险的。
迷失方向条件艰苦不说,最可怕的是后勤保障……在沙漠供应后勤,那是何等之艰难?
故而,若周汉能锁住凉海道,就断绝了西原大规模部队南下的可能性。
在收到来信时,高柳关的探子也有所发现:“雁门之内,有大批敌骑调动!”
“前几日也有兵马异动。”霍洗忧蹙眉:“雁门之地,到底藏了多少西原人?”
“应该不多了。”周汉望着舆图,道:“雁门虽险,但仓储有限,凉海道上未见大批供粮队,供养不得太多人。”
周汉展开手中信,低头看了一阵,冷哼一声:“老六要我们锁住凉海道,你有何看法?”
“此处。”霍洗忧指着凉海道一处山口,道:“如今雁门空虚,无多余兵力干扰,我们直接突入此地,构建工事。但有西原军来,将其阻碍在此。”
周汉紧蹙眉头,道:“此处地势约等于无,仅凭一些工事,效果微弱。出关守远,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被围。”
顿了顿,周汉接着道:“一旦雁门西原军回头,我们便会腹背受敌。”
“诚然如此。”霍洗忧没有否认,道:“但这是阻拦北边来军最好的法子,何况雁门军若来,太原也有我们的人会来策应。”
“舍己为人,霍将军可真是了得!”周汉冷声一笑。
霍洗忧的说法有问题吗?
如果站在周彻的角度来说,那自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一切以策应重兵为主。
哪怕最后没守住,被全线打崩,也能将自身作用最大化。
可周汉、周汉手下的将领以及幽冀那些将士,是没法站在周彻角度来看问题的。
他们想要军功,他们也想要周全自身,此中权衡而取,才是人心。
“雁门调走了大批人马,不如吃下雁门。”
周汉的手突然在雁门所在一拍。
一旦吞下雁门,那就不用再守凉海道了,周汉可以凭借雁门、高柳两座坚关抵御西原人。
而且,这是直接收服重镇,以偏师打出了主力的战绩,是大功。
“不妥。”霍洗忧反对:“雁门城坚,西原人凭城死守,我军难以建功。”
“为将者岂能惧战!?”高柳营校常绮反驳,道:“一旦拿下雁门,则北边之敌再无需顾虑,并州之内,也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不错,值得一搏!”
“拿下雁门,便可提前宣告胜局!”
军帐中,赞同之声一片。
周汉笑了,望着霍洗忧:“霍将军还要坚持己见吗?”
霍洗忧没有去看其他人,而是道:“未得利、先思不利,倘若击雁门不破,凉海道又未构工事。西原大军一旦抵达,如何抵挡?”
“倘若我等抵挡不住,任由大军入并州,大局又当如何?”
“主力偏师,当一正一奇、一进一稳。如今主力连战连捷,兵势已成,我等为其稳妥后方,才是求胜之道。”
此言一落,立即有人嗤笑起来:“霍将军年纪不大,这迂腐兵书倒是学的颇深嘛!”
“诶!人家可是霍氏家传之学,焉能不深?”
“只不过战阵之实,和纸上谈兵,还是大有不同的。”
除开站队之外,许多武人对霍洗忧这个小年轻是不服的。
这么丁点年纪,就封侯?因为拿了西原太子?
那是纯粹是瞎猫碰着死耗子!
换自己去,也是一般结果。
同样的功勋,换个人可没那么容易封侯,还不是因为祖宗遗泽?
“众意难违啊!皇弟只顾并州用兵,却枉顾了北边实情,也不是为将帅之道。”周汉笑意愈深,他看了霍洗忧一眼,话锋一转:“不过,如果霍将军始终坚持,倒也可以想些其他办法。”
“我自己开口吧!”霍洗忧道:“分兵两路,我去守凉海道!”
谁开口提议,谁就需为此担责。
“分兵两路,削弱主力,或许会影响我等无法攻破雁门。”曹彦卿道。
“给我两万战兵。”霍洗忧道。
“高柳这边,精兵本就不多,减去两万,雁门是注定啃不动的。”常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