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落实新政,大刀阔斧动改革! (第2/2页)
众人面面相觑,如果皇上真的要改立太子,那么他们这些支持太子的官员,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就在众人惶恐不安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敲门声急促而有力,仿佛预示着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众人心头一紧,不约而同地看向门口。
解缙眉头紧锁,沉声道:“进来!”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家丁打扮的人快步走了进来,他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地说道:“大……大人,不好了!淮……淮……”
“淮什么?”解缙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厉声问道。
那家丁咽了口唾沫,颤声道:“淮西……淮西那些武将……”
那家丁话未说完,厅堂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
解缙心中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疾步走到家丁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厉声问道:“淮西武将怎么了?快说!”
家丁被解缙的架势吓得浑身一颤,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淮西……淮西那些武将,他们……他们最近频繁走动,私下里……私下里好像在商议什么事情,小的……小的还听到他们提到了……提到了五皇子。”
家丁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在场的所有官员都脸色惨白。
他们互相对视着,淮西武将,那可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朝局。
如果他们和五皇子勾结在一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五皇子!”一位官员猛地站起身,他脸色铁青,胡子都在颤抖,“这个朱柏,果然包藏祸心!”
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是啊,他新政一出,朝中人心惶惶,如今又与淮西武将勾结,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解缙来回踱步,他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很清楚,如今朝堂之上,五皇子朱柏的势力已经如日中天,而他们这些浙东学派的官员,却被逐渐边缘化,甚至被冷落。
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他们苦读诗书,为的就是能够入朝为官,光耀门楣,如今却要被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子夺走一切,这让他们如何甘心?
“诸位,”解缙停下脚步,他目光如炬,环视着众人,“五皇子重用淮西武将,这无疑是向我们浙东学派宣战!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恐怕……恐怕就连立足之地都要失去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悲凉和无奈,却也带着一种决绝。
“解大人,那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官员颤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难道,我们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吗?”
解缙没有回答,他缓缓地走到窗边,推开了窗户。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入,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
他抬头望着夜空,那轮明月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只露出一丝微弱的光芒。
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突然,解缙的目光一凝,他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转过身,望着众人,缓缓地开口道:“此事,我等需从长计议……”他声音低沉而坚定,但话还未说完,就被一声突兀的咳嗽打断。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纷纷看向发出咳嗽声的人,他是一位年迈的老者,也是浙东学派中资历最深的一位。
老者咳嗽过后,缓缓地说道:“此事,恐怕……”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迟疑,一丝担忧,却在此时,戛然而止。
解缙府邸的厅堂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凝结的冰霜。
老者的咳嗽声,像是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老者接下来的话。
“恐怕……五皇子此举,并非针对我浙东学派。”老者缓缓说道,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推行新政,兴办理工,矛头直指的,是整个旧的科举制度。”
此言一出,厅堂内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官员难以置信地问道,“五皇子他……他为何要如此做?”
老者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五皇子此人,深谋远虑,绝非等闲之辈。他推行新政,兴办理工,表面上是为了富国强兵,实则……”老者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是为了打破我等士大夫阶层对朝政的垄断!”
老者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五皇子的目标并非是他们浙东学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
“那……那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位官员颤声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老者没有回答,他缓缓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
厅堂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以及众人急促的呼吸声。
解缙走到老者身旁,轻声问道:“老大人,您有何高见?”
老者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精光,他沉声道:“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静观其变?”一位官员不解地问道,“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任由五皇子胡作非为吗?”
老者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并非如此。我们要暗中观察,寻找五皇子的破绽,然后……”老者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一击致命!”
老者的话,让众人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老大人英明!”一位官员激动地说道,“我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老大人,铲除奸佞,匡扶社稷!”
“好!”老者点了点头,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等齐心协力,定能渡过此劫!”
夜已深,寒风呼啸,解缙府邸的灯火依旧通明。
厅堂内,众人围坐在一起,低声商议着应对之策。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凝重和担忧,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吱呀——”一声轻响,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刘伯温深夜独坐书房,手拿朱柏改革方案,表情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