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有力的人证 (第1/2页)
柳莫残奉太后懿旨,来到仁寿宫。
“臣六扇门总捕柳莫残,拜见太后娘娘,拜见嘉妃娘娘。”
太后睨了一眼柳莫残,并没有让他起身的意思。
“柳总捕,庆国公世子薛昭被杀一案,可有进展?”
柳莫残并没有太过惊讶,最近几日,嘉妃娘娘每日三催,恨不得让他把陆澜直接抓起来。
“启禀太后,此案目前尚未有进展,只因真凶一线天已经畏罪自裁,尚未发现有同谋。”
嘉妃厉色道:
“那一线天的妹妹小九红呢?”
柳莫残专向嘉妃,答道:“莳花馆的花魁小九红不知所踪,臣派人去了她的老家清田县,也未有斩获。所以此案,还不能确定小九红是一线天的同谋。”
“那陆澜呢?你为何不将陆澜抓起来审问?”
嘉妃咄咄逼人的气势,并未能让柳莫残动摇半分。
堂堂朝廷的正二品官吏,什么场面没见过。
“禀娘娘,六扇门和顺天府,还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没有接到有人指证陆澜是幕后主使,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冒然抓起来,于法不合!”
太后脸色微微深沉,嘉妃更是恼怒不已。
这柳莫残怎么回事啊,怎么话里话外都在偏袒陆澜。
嘉妃猛的起身。
“哼!当时那么多人都看见了,她们两个都是受了陆澜的撺掇。肯定是陆澜指使一线天杀人,陆澜就是同谋。小九红肯定也是陆澜藏起来的。”
嘉妃一副要把陆澜逼死的态势。
柳莫残恭敬道:“娘娘可有证据。人证或者物证。”
六扇门是朝廷明正典刑的最后防线,柳莫残也是以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著称,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升斗小民,从无冤假错案。
嘉妃翻了个白眼,看向太后。
在得到太后的首肯之后,嘉妃对侍女点了点头。
一名侍女缓缓从仁寿宫的偏殿里带出来一名身穿官服的男子。
柳莫残目光淡然。
男子向太后行礼:“微臣刑部侍郎谭文靖,拜见太后娘娘。”
“免礼吧!谭侍郎,哀家问你,事发当时,你在何处?去那里做什么?”
“微臣是因为家母受了寒热之症,请了几个大夫都医治无效,于是去济世堂请孙神医。正好那日排队的马车特别多。后面发现人群中间,看见了雁王殿下,庆国公世子薛昭,还有誉国公世子陆澜。”
“那你可亲眼目睹了四海戏班的戏子一线天,杀了庆国公世子薛昭?”
“微臣确实看见了。”
太后和嘉妃都满意的看着他。
嘉妃问道:“一线天是谁找来的?”
谭文靖眼角撇了一下柳莫残,道:
“是誉国公世子陆澜,他起初跟薛昭有了一点小纠纷,而后命手底下的小厮找来兄妹二人,一线天和小九红。兄妹二人和薛昭也起了口角,一线天愤而杀了薛世子。”
太后问道:“你刚才说,除了陆澜和薛昭,还看到了雁王殿下?”
“是!雁王殿下是和陆澜一起的。”
“这么说,幕后的主使,除了陆澜,还有雁王?是这个意思吗?”
谭文靖心头一晃:“这…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去找来一线天兄妹的,是陆澜的下人,微臣并未看到雁王殿下参与其中。”
好家伙,谭文靖吓得半死。
他是来帮嘉妃作证的,可不是来被诛九族的。
九皇子若牵扯其中,还是他作的证,那陛下能轻饶了他?
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天子真要是犯法了,那法也得改。
太后见他不敢攀咬墨渊,心里极为窝火。
嘉妃自然是看出太后的意图。
可她现在最迫切的是替弟弟报仇雪恨,而不是帮皇后和太子稳固储君之位。
雁王死不死,关她屁事。
嘉妃赶紧问一句:“谭侍郎,你的话,可有造假之处?”
谭文靖连忙跪下磕头:“微臣纵然有十个胆,也不敢在太后面前造假。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千真万确。哪怕到了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微臣还是这么说。”
谭文靖一口咬死,绝不改口。
嘉妃眼底涌起得意,睨着柳莫残。
“柳总捕,你不是要人证嘛!谭侍郎的话能不能作数?”
柳莫残思忖片刻,望向谭文靖。
“谭大人,敢问事发当日,你可去济世堂求诊了?”
谭文靖早料到柳莫残会追根刨底,缓缓从袖子里抽出一张药方递过去:
“这是当日济世堂开的药方。济世堂的药方都是留底的,而且,孙神医认得下官,他也可以证明下官在现场。柳总捕可派人去济世堂查。”
柳莫残接过药方。
他是没想到谭文靖连药方都带过来了。
要找到这样有力的证人,嘉妃娘娘当真是有心了。
“好!本官自会查明。”
太后朗声道:
“柳总捕,既然人证有了,你就去办案吧,记住了,后宫不干政,你得依照国法处置,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纵一个坏人。”
柳莫残拱手道:“臣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