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44章 难以接受. (第2/2页)
陈大嫂接过纸条时,眼中满是羡慕,“听说村里最近也要装电话了,这东西可真方便,以后联系你们就容易多了。”
虽然有些村子已经用上了电话,但日河村也不甘落后,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周丽梅听了也很开心,“确实,打电话比专门跑回来一趟强多啦。”
村里安装的电话其实也相当于给陈家安了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村里的事多半会听陈旺达的意见,这让陈大嫂感到特别自豪。
虽说周勇一家在外经商赚了钱,但他们留在村里的联系方式还是公用电话。
农村人到省城打拼可不易,只是过年回家时,大家都喜欢穿得体面些。
陈大嫂心里觉得挺平衡的,便又关心起周乔的学习情况来,“周家人没再去学校闹吧?”
周丽梅摇了摇头。
自从周云盛从医院消失后,家里的人似乎也平静了下来,而周丽梅则忙于店铺和学习服装生意的各种技能,几乎没时间去想这些。
张记小吃店的日子却远不如从前。
春节过后重新开张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按照惯例,张记每个月都会结算一次账目。
发完工资、支付进货款项后,他们才发现这个月的盈利大打折扣。
高三的学生不再光顾张记,传言在校园里不胫而走,使得连低年级的学生也开始避开这里。
张记过去三分之一的顾客来自县一中的师生,现在这部分人群转向了黄嫂快餐。
年前那月有八百多的收入,平均每月也有七百以上的利润。即便200多块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与之前的收益相比,这样的数字让人难以接受。
面对骤减的利润,张萍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去年,张记让周建安和张萍这对夫妇赚得盆满钵满,轻轻松松成为了村里的万元户。然而今年情况急转直下,收入骤降,两口子的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你竟然一次性给了紫萱五千块?她在学校哪用得完这么多钱。”周建安抱怨道。
曾经,他为女儿感到骄傲,因为她不仅争气还能想出赚钱的好主意。
如果张记生意依旧红火,五千块钱不过是九牛二毛,很快就能挣回来。
但如今生意一落千丈,再想到那五千块钱,周建安就心疼不已。
更让他担心的是,这些钱是不是都花在了王建华家里?
王建华是他的女婿,虽然周紫萱说他会有所作为,但周建安心里清楚,即使女婿有大出息,自己这个老丈人也沾不了多少光。
俗话说得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王家即便再发达,能给姓周的一家带来什么好处呢?
张萍也在发愁,不过她忧虑的是张记未来的出路。
“这是一时的波折,还是长久的变化呢?”她嘀咕着,“那些学生是不是被周乔影响了,连低年级的学生都不认识她,也跟着不来张记吃饭。”
周建安拍案而起,“还有那个孙校长,以前收了我那么多礼,现在却翻脸不认人,县卫生局这个月已经来了两次,为什么不去查查对面的黄嫂快餐?”
餐饮业受到卫生检查本是常事,只是以往有人打招呼,卫生局对张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周建安觉得这种公平对待反而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