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青史谜踪:华夏千古奇案集 > 第三十八回 学府文章藏杀意 学子被害案困惑

第三十八回 学府文章藏杀意 学子被害案困惑 (第1/2页)

时维大宋,京城东郊那座闻名遐迩的“青云学府”,朱漆大门庄重威严,青瓦飞檐错落有致,庭院内回廊蜿蜒,绿树成荫,书声琅琅之声不绝于耳。

一众学子身着月白儒衫,头戴方巾,日夜埋首书册,或于课堂之上聆听夫子教诲,奋笔疾书;或于庭院角落诵读经典,摇头晃脑,皆勤勉奋进,为求功名前程各展其才。

一日清晨,学府后园那蜿蜒曲折的僻径却传来阵阵惊呼:“出事啦!有人被害啦!”

众人闻风而动,奔至事发地,但见苏文轩学子倒伏在地,身着的儒衫已被鲜血浸透,大片暗红色血迹触目惊心。

他双目圆睁,满是惊恐与不甘,脖颈处一道狭长血痕深可见骨,鲜血浸染了他身旁散落的几册书卷,手中犹自紧攥着一支毛笔,笔尖的墨汁在地上晕染开来,似是在诉说临终前的挣扎。

同窗们面露骇色,围聚四周,交头接耳,胆小的已吓得瑟瑟发抖;几位夫子匆匆赶来,德高望重的陈守正夫子年逾花甲,白发苍苍,此刻脸色惨白如纸,颤抖着双手俯身查看苏文轩的尸首,痛心疾首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府之中,怎会发生如此惨事!”

言罢,眼中泪光闪烁。

捕快徐正、张炎接得报案,火速赶赴现场。

二人目光如炬,身姿矫健,迅速驱散围观之人,封锁现场。

细细勘查之下,发现苏文轩身旁散落着几张文稿,其上文字激扬,见解独到,却又似被人胡乱涂抹、撕扯,部分语句已难以辨识。

徐正俯身捡起一片残页,轻轻掸去上面的尘土,与张炎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此文稿定与命案有所关联。

询问众人得知,苏文轩生性聪慧,勤勉好学,平日在学府中颇受夫子赞赏,所作文章常被传阅夸赞,才情出众。

可近些时日,外界时有传言,学府即将举办一场极为重要的学术比试,胜者不仅能获丰厚奖赏,更可得知名大儒亲授课业,机会千载难逢。

一时间,同窗之间竞争暗流涌动。

与此同时,又有消息传来,说苏文轩被害前,曾与同窗赵启文多次发生激烈争执。

徐正、张炎愈发觉得迷雾重重,这背后究竟是学术竞争引发的嫉妒仇杀,欲置苏文轩于死地,好为自己扫除夺冠障碍,还是另有隐情,源于感情上的纠纷,譬如为争抢佳人芳心,以致拔刀相向?

徐正、张炎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方面从苏文轩近期的文稿入手,仔细研读其内容,核查文中观点是否触及他人利益,又向夫子询问他平日的治学情况;另一方面,在学府内外打听赵启文的踪迹,四处寻访证人。

几日查访下来,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

有个负责清扫学府庭院的杂役名叫阿福,他称,案发当晚,他瞧见一个黑影匆匆从后园离去,身形有些眼熟,像是学府里的某位学子。

捕快们立刻盯上这条线索,寻到那人居所,却发现人去屋空,屋内只留下一件带血的衣裳。

顺着这条线索深挖,徐正和张炎不敢有半分耽搁,他们乔装改扮,整日混迹于京城的书肆、文坊。

凭借着多年办案练就的眼力,终于在一家喧闹嘈杂的文墨斋里寻到了嫌犯的踪迹。

只见那人神色慌张,正与店掌柜讨价还价,欲购一批昂贵的文房四宝,手中紧攥着几张银票,眼神中透着几分急切与心虚。

待他买完东西,脚步匆匆地走出文墨斋时,徐正和张炎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来到一条幽静小巷,徐正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揪住那人的衣领,将他抵在墙上,低声喝道:“赵启文,你的事犯了,还不老实交代!”

那人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声音颤抖地说:“官爷,饶命啊,小的不知犯了何事。”

张炎冷笑道:“哼,青云学府的苏文轩被害,你敢说与你无关?”

赵启文听闻,眼神闪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

在捕快的逼视下,他自知无法抵赖,只得哆哆嗦嗦地开口。

原来,这赵启文虽也勤奋好学,可才学始终稍逊苏文轩一筹。

眼看学术比试临近,他心中焦虑万分,自觉夺冠无望。

偏生此时,他暗中爱慕已久的学府才女林婉儿,生得眉如远黛,目若秋水,才情出众,且温柔善良,常与苏文轩讨论文学,对苏文轩的才情赞赏有加,两人相处时欢声笑语不断,这让赵启文妒火中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