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梦见机器白骨精 (第2/2页)
暗红的火膛里仿佛还跃动着百年不熄的窑火。小波踮脚张望,看见窑顶生长的蕨类植物正吐出新芽,叶片上凝着晨露,倒映出孩子们好奇的脸庞。
黄小燕也说,我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境,我被陶艺师引进体验区,转盘上的陶土还带着山间溪水的凉意。梦弟的手指总把泥坯扯出滑稽的弧度,逗得小明直笑,而小梦石屏息凝神,看着泥团在掌心慢慢升起,仿佛托举着千年窑火淬炼的月光。刘教授站在一旁,讲述着揉泥的七字诀:“心要定,手要稳,气要匀。”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龙渊古迹馆,民国时期的龙泉街景老照片在土墙上映出暖黄的光晕。孩子们忽然听见叮叮当当的锤打声 —— 国际陶艺村里,刘小龙大师正在雕刻青瓷坯体,刀锋过处,十八罗汉的衣袂仿佛要随着窑变的青釉流动起来。"看,这是 ' 哥窑 ' 的冰裂纹。" 大师递来一片标本,小明摸着釉面的纹路,感觉像触到了凝固的溪流。
刘梦石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黄昏时分,百年龙窑前升起袅袅青烟。孩子们捧着自己的半成品坯体,看窑工将它们小心翼翼推入火膛。烧窑师傅的声音混着松柴的清香:“釉料里的紫金土来自对面的山,窑火要烧三天三夜,最后一晚的窑变,是青瓷献给天地的诗。”
归程车上,小波忽然举起手机:“快看!”屏幕里,龙窑的剪影在暮色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窑顶的蕨类植物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远去的访客挥手。小梦石摸着口袋里的青瓷碎片 —— 那是在老厂房墙根捡到的,釉色里藏着半个世纪前的指纹。
夏青教授说,宜兴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远在7000多年前,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两晋时期已烧制出了名噪一时的越窑青瓷,到了北宋宜兴陶瓷业异常发达,除了日用陶器外还开始烧制紫砂陶器,到了明朝供春发明了紫砂壶,历代陶人薪火相传,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陶瓷精品。
沈聪明问:考古学家张洪德教授,据说“五大名瓷”很有影响力,我想知道什么是“五大名瓷”。张洪德教授说,“五大名瓷”通常指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所生产的瓷器。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被称为国之瑰宝,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自然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垕古镇烧制的“钧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刘梦石说,穿越号机器人手机搜索,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大营镇清凉寺村,因在北宋时宝丰县属汝州郡而得名。考古时在宝丰清凉寺村发现了25万平方米的汝官窑遗址,考古界公认清凉寺是汝官窑遗址,建有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博物馆。而汝州市张公巷窑是金代民窑,发掘的文物与传世的汝瓷大不一样。
张洪德教授说,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也是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
夏青教授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天青釉碗等。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
张洪德教授说,夏青教授,你是神话学者,其实多才多艺,居然能够说出一些陶瓷的历史。我补充一下,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